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满级考古大师阅读> 一百零四章 君庇淮夷,临有江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零四章 君庇淮夷,临有江夏!

在1号编钟的正面,一共有两处刻了铭文。

分别是正面钲部,也就是在正面中央位子的20个字。

以及正面的左鼓部,也刻有了30个字。

左鼓部,位于钟面的左下方。

按照华夏传统的从右到左,从上往下读的顺序,陈翰他们先翻译了上面的20个字。

“惟王”“正月”“吉日”“甲午”“左右”“文武”“曾侯”这几个词,都是非常容易就翻译出来的。

前面那些词,在曾经出土的青铜器上大量出现过,毕竟大部分青铜铭文上来都得介绍一下年月日啥的。

“文武”两个字也很好翻译,毕竟这两个字在华夏文明中非常有意义。

不只是因为文王、武王,还因为但凡能铸造青铜器的,那都是贵族。

东西周的贵族都是什么人?都是一群治国的人啊。

那他们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刻铭文时肯定要写自己的文治武功,那就会大量提到文、武二字。

“曾侯”就更不用说了,隔壁五公里外的曾侯乙墓里,一大堆带有“曾侯”二字铭文的青铜器。

唯一识读比较困难的,就是“左右”这两个字。

不过有意思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华夏汉字是从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而大篆也还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范围。

“左右”二字的大篆,“写”出来的样子,就是两个人,手上拿着“工”和“口”,分别看向相反的方向。

其实这两个字还是很常见的,不管是“左”还是“右”,都经常出现在铭文之中。

可是在1号编钟里出现的“左右”二字,却和之前的大篆铭文里的都不一样!

在1号编钟上出现的“左右”二字里,“人”戴上了一个冠。

所以这两个字一开始没有被拿着《金文编》对照辨别的研究员辨认出来。

陈翰和李教授也是思索考虑了好一会,结合了后面的“文武”二字。

才搞明白了为什么1号编钟上的“左右”,和以前出土青铜器上的左右二字不同。

因为这里的“左右”,并不只是单纯表示方向的意思。

为什么“人”戴冠了?

因为这个人的身份与众不同。

戴冠是在表示这个人的身份是一个大臣、贵族。

那么,这里的“左右”联系上文武,想要表达的意思便是:“曾经跟随辅左过文、武两位帝王。”

词义从单纯的表示方向,变为了更抽象的“跟随在帝王身边辅左他”。

这就是汉字作为表意文字,那与众不同的魅力之处,以及无与伦比的信息承载量!

稍微改动一点点字形,意思就变的截然不同,且表述的非常生动形象!

这是那些死板生硬的表音文字,绝对做不到的事情!

虽然各种各样的通假字、异体字,一字多意,或者多字一意,经常搞得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这恰恰就是汉字让人着迷的地方!

......

解读出了第一段铭文的意思后,不但没让陈翰他们感到满意,反而更加如饥似渴的想要获得更多铭文信息!

这段只有20个字的铭文,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而已,而且还是开了个和文王武王有关的头!

简直让人抓耳挠腮,迫切的想要知道更多!

于是,哪怕已经深夜十一点半了,一群人依旧不打算睡觉,打算挑灯夜战,拿下1号编钟上的铭文。

不过,这有点想当然了。

一百多个字的铭文,哪是那么容易解读的。

一直忙碌到凌晨三点多,第二段足足有30个字的铭文,才被解读出了大半。

第二段铭文里,生僻的字更多了。

有很多字都是从来没出现的新铭文,以李教授和陈翰这么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就解读出来。

“这个字是“抚”还是“无”啊!愁死了。”

陈翰拿着拓印下来的铭文,眉头紧皱,不断的抓挠头皮,感觉自己的脑袋都快炸了。

每个字他都觉得眼熟,觉得好像有好几个字都能匹配的上,但是过一会了他又感觉好像都不是!

这种感觉非常的折磨人。

“不管了,先试一试。”

集合了大家已经解读出来的部分,陈翰整合在一起,连蒙带猜的试着连在一起读了起来:

“达殷之命,抚()天下,王()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庇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卑。”

还别说,汉字的神奇再次展现了。

就算缺字少字,就算其中有那么几个字,陈翰自己都不确定,完全是蒙的。

但是神奇的是,整段翻译出来的字连在一起,还真的能拼凑出完整的意思来,并不耽误理解这段铭文的大致内容!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啊!

如果他能翻译出来的字都没错的话,那这段话的信息量超级大啊!

接上上一段最后四字“左右文武”,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辅左文王武王终结了殷商的天命,平定天下,后来武王命令南公,到江河汇流之地营宅建设,庇佑淮夷,拥有了江夏的土地,是周室的屏蔽。”

第一段和第二段连在一起。

就是在介绍一位叫“白括”,尊称“南公”的武王大臣,曾经辉煌的荣誉。

这位“南公”一开始辅助文王和武王打天下,后来凭借着这份功劳,被武王封到了一处江河汇流的地方,统治这里的淮夷,是周王室的一道屏障。

好家伙!

联系到M1号墓是一位曾国贵族的墓,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曾国的某一任曾侯。

那这不就说明,这枚编钟上记载的这位“南公”,应该是曾国的开国君主,记载的这段故事,是曾国被分封诞生的原因?!

陈翰自己都被自己翻译出来的内容惊呆了。

在西周,“公”这个字代表的就是周王室最顶级的大臣,是一种尊称,比如周公、召公。

所以“南公”的意思,应该是一位封地在南方的公卿。

而他的名字,应该就是一开头提到的“白括”。

这位名字叫白括的南公,不但辅助文王、武王定鼎了天下,而且奉王命,在南方建立了曾国。

是曾国的第一代曾侯!

可是,陈翰迅速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西周初年的大致历史。

他不记得有哪一位西周知名的大臣叫白括啊?

难不成,这是一位被史书遗忘了的西周开国元勋?

所以曾国才一直都不见于史书?

毕竟祖宗都没被史书记下...

可是,这个解释不合理啊!

被武王命令“君庇淮夷,临有江夏”,成为周王室在南方的一道屏障。

如此重要的大事,如此重要的一个诸侯国,怎么可能会不纪录于史书之上呢?

这就像是,在历史纪录没有断代的情况下。

两千年后的史书上,现在这个年代,五常变成四常了,华夏消失于史书上了,查无此国了。

这也太离谱了,怎么都不可能发生这种事的吧!

这位白括,不可能被漏掉,绝对是在史书上有记载的!

dd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