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都市言情>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三百零一十章:大功告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一十章:大功告成

陈道文听罢,已是顾不得擦拭脸上的吐沫了。

他眼珠子瞪大,童孔收缩着,道:“再查一查,或许有人染病,还未发作出来。”

“查过了。”这同知激动地道:“再三让人去查过,此坊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只有三人染病。”

陈道文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他接着问:“那三人呢?”

“现在……正照着方法,悉心照顾呢。已有一人没有大碍了,另外两个,虽是说不准,不过比其他坊染病的百姓要强。”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

绝大多数的大疫,其实死亡都出现在染病之人无法得到悉心照顾上。

毕竟人心惶惶,而且大片的人病倒,人们对染病之人本就是闻之色变,哪里还有工夫去照顾你?不过是找个地方,教你自生自灭罢了。

陈道文深吸一口气,他心头也禁不住激动起来。

这种激动,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来了这建宁府后,他已见过太多人间惨剧了,此时听到这个好消息,自是欣喜若狂。

于是他道:“其他各坊的情况,也要记录,统统记录下来,有救了,看来是有救了……”

他激动得有点语无伦次起来。

同知自也是激动无比,连连点着头道:“是,是,马上就让人记录,记录……”

…………

此时,在京城之中,各种流言蜚语漫天的飞。

甚至不少富户们已逃去了江北。

且百官之中,旧疾发作的人也开始日渐增多,告假的人更是不少。

张安世让高祥稳定人心,越是这个时候,生产越不能断。

否则一旦生产断了,若是真有鼠疫肆虐,必定会有极大的影响。

只可惜,人心浮动,即便是高祥等人想尽办法安抚人心,用处却也不大。

如今缺工十分严重,不少人为了防范于未然,死也不肯在作坊里露面。

陈礼这时忧心忡忡地来了,带着几分焦急地对张安世道:“公爷……公爷……”

张安世一见他这个样子,就知道肯定没有好事,忙道:“怎么了?”

陈礼道:“卑下察觉,似乎有一些有心人,在暗中……生事。”

张安世冷哼一声:“是什么人?”

“他们都说,鼠疫是上天降下的灾祸,因而……不少假扮成僧人和道人的人,四处出没,四处敛财不说,还有一些人……甚至说……这是因为朝中出了奸人……所以上天才降下灾厄。”

张安世一听,便怒道:“怎么……连杨公他们都被人视为奸臣了?”

陈礼:“……”

陈礼只愣愣地看着张安世,表情有点复杂。

张安世看他突然不吭声,便瞪他一眼道:“怎么不说话了?”

陈礼迟疑了一下,只好道:“公爷有没有想过,这个他们口中说的奸臣,是公爷您?”

张安世脸抽了抽,勐然大怒:“真是岂有此理,是谁造谣生事!”

陈礼苦着脸道:“有不少都是读书人,拿着儒生那一套天人感应的学问,四处胡说八道,卑下已拿住了四人……可是……可是……就怕……”

张安世冷笑道:“这些人,历来不肯安分,平日里除了议论长短,便是自比圣人,成日胡言乱语……”

“卑下这就继续拿人。”

“不必了。”张安世怒不可遏,他皱着眉,面带凌冷,道:“拿人又有什么用!堵不住他们的口的,只会让他们更加猖獗。不知道多少读书人盼着咱们去拿这些人呢!”

陈礼担心地道:“可若是如此,只怕屡禁不止,卑下担心这些话……传到朝中……”

张安世想了想,便道:“锦衣卫将所有的人力,想办法维持京城内外的稳定吧,这个时候,重要的是严防宵小之徒。”

陈礼其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道:“是。”

张安世倒是在此时想起了什么,又道:“卫中的人……是否也人心浮动?”

“公爷,卫里还算好的,校尉和缇骑,该当值的还当值,只是……大家心里头也有一些担心,毕竟不少人都是家有老小的。不过卑下以为……这卫里的情况,还是需看公爷这边。”

张安世不解道:“看我?”

陈礼道:“只要公爷一切如常,卑下这些佥事和千户,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主心骨,该当值便当值。下头的人见了,便也能安心不少。倒是听说不少的衙门,不少人都抱病告假,闹得下头的官吏们人心浮动。”

张安世笑了笑道:“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好啦,注意盯紧街面上的情况。”

“是。”

过了两日,一份奏报最先送到了张安世这里来。

张安世顿觉不妙了,于是匆匆前往紫禁城。

抵达文楼的时候,却发现在此,姚广孝、金忠、杨荣等人俱都来了。

甚至连应天府尹刘辨也在此。

“陛下……”

朱棣深深地看了张安世一眼,道:“朕已经得知消息了。”

朱棣说罢,深吸了一口气。

那应天府尹刘辨,面如死灰的样子,道:“陛下……这事已经捂不住了,有不少人……”

朱棣叹道:“有几人染病?”

“在东城,有七八人。”刘辨愁眉苦脸地道:“差役们不敢去清点,附近的百姓,早已跑空了,那几个病患,现在……的情况,也不好说。”

朱棣幽幽叹道:“京城终究没有幸免啊。”

他不由感慨:“治天下……真难……”

刘辨道:“陛下,眼下……应天府这边……不少的差役,也都吓跑了,人手也不足,而且照历朝历代鼠疫的情况,只怕……接下来……可能要出大事……”

朱棣显得烦躁,带着几分恼怒道:“所有的官吏,只要还没死,都给朕当值,要防范京营出现感染,想办法召集医户……”

他一口气,说了许多的措施。

不过对于这等情况,其实朱棣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隔靴搔痒。

刘辨道:“是。”

他顿了顿,想起了什么,便又道:“现在外间有许多的流言蜚语……”

“什么流言蜚语?”朱棣挑眉,凝视着刘辨。

刘辨迟疑地道:“说是……说是……都是这是上天的警示……”

朱棣脸色变得可怕起来,冷冷道:“是吗?是说朕……乃是昏君吗?”

“倒没有人敢妄言陛下……而是……而是说朝中出了奸臣……”刘辨小心翼翼地回答。

此言一出,杨荣等人脸色也都微微一冷。

很明显,这一句话隐含的信息量巨大。

朱棣眼睛微微地眯成了一条缝隙,居然出奇的冷静下来。

他平静地道:“噢,又是出了奸臣,怎么,还有人要清君侧?”

此言一出,刘辨吓得脸色煞白。

当初朱棣靖难,打的就是清君侧的名义,说建文皇帝身边出现了奸臣,他提兵入京,就是代天讨伐奸佞。

现在这一套把戏,在朱棣的面前,就好像东施效颦。

朱棣澹澹道:“凡有敢言此事者,立即拿下!这种时候,还敢惹是生非的,也都统统拿了。”

刘辨面带复杂之色,却还是道:“应天府只怕……”

朱棣道:“应天府人手不足,那就让锦衣卫,让东厂去,不杀一些,如何收拾人心!”

刘辨便吓得不敢作声了。

朱棣此时的心情糟糕极了,直接一挥手:“其他人都告退,姚卿家和张卿留下。”

众人只好纷纷告退。

只有姚广孝和张安世留了下来。

朱棣的脸色倒是稍稍缓和了一点,便道:“现在这样的情况,该当如何是好?”

他先看向姚广孝。

姚广孝道:“陛下,该如何还是如何。”

“嗯?”朱棣道:“这是何意?”

姚广孝道:“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理,谁也无法避免,历朝历代这么多的灾祸,不也延续迄今吗?”

朱棣微微皱眉道:“朕在和你说数十上百万人性命的事,姚师傅口出此言,未免教人寒心。”

姚广孝却平静地道:“陛下可知臣为何遁入空门吗?”

朱棣道:“说罢。”

姚广孝道:“即便是聪明如臣,也发现,这世上许多事,非是臣可以左右的,人终究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所以有时候,人越聪明,想的越多,便越不痛快,唯有我佛,才可令臣稍得片刻的苟安。鼠疫既是非人力可以阻止,那么,无非就是像以往一样应对便是。”

朱棣叹了口气,继而垂着头,不发一言。

不过很快,他也无奈地笑了笑,却是看向张安世道:“张卿……”

“臣在。”

朱棣道:“朕思咐着,鞑靼人最近虽是老实了许多,可长久下去,终是心腹大患,你对鞑靼人颇有办法,朕听闻,鞑靼人闻你大名便不禁要色变,不妨……你去镇守北平吧……”

朱棣沉默了片刻,接着道:“朕的孙儿年纪也长了不少,是该让他见识一下,他虽是孩子,却不是寻常的孩童,将来祖宗的江山都要承担在他的身上。此番,让瞻基和你同去,你率模范营,镇北平一些日子。”

张安世听罢,心里莫名的有着说不清的触动,想也不想的,就连忙摇头道:“这个时候,臣怕走不开。”

朱棣抿了抿嘴,脸上顿时肃然了几分,道:“这是朕的旨意,你还敢抗旨不尊吗。”

张安世这个时候是一点不想跟朱棣唱反调,不想增加朱棣的坏心情,可他知道,这个时候,他比谁都更该呆在这里。

于是道:“陛下,非是臣要抗旨,只是……臣若是去了北平,只怕锦衣卫这边……也要人心浮动了。臣在,下头人还安心一些,可若是臣不在,便是群龙无首,再加上这鼠疫,若要维持京城的局面,只怕不易。要不……就让臣的三个兄弟,与皇孙一道去北平……”

朱棣深看张安世一眼,显得有几分疲惫,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最后道:“明日召那三个小子入宫来见吧,叫他们做好出行的准备。”

张安世道:“是。”

从朱棣的文楼里告辞而出。

张安世与姚广孝步行出宫。

“张施主……”

“嗯。”

“当初你承诺的事,可还记得吧?”

张安世见姚广孝难得的严肃,便道:“什么事?”

姚广孝道:“说是贫僧若是圆寂之后,便给贫僧烧一个又大又圆的……”

张安世苦笑道:“这个时候,姚师傅还有心情开玩笑。”

“啊……你从前说的话,是开玩笑的?”姚广孝脸色惨然。

“不不不。”张安世连忙解释:“我的意思是……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姚广孝摇头道:“贫僧老了,若是染了鼠疫,十之八九,是活不了了。如今也只有这么一个心愿,哎……死且不怕,贫僧就担心……这一辈子的功德……它兑不成舍利啊。”

张安世:“……”

姚广孝定定地看着张安世,很是认真地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一定要谨记贫僧的嘱咐。”

张安世微微一笑,道:“好好好,若是你死在我的前头,我一定照办,不只如此,还要给你的舍利,盖一座有三十层楼高的舍利塔,要建在山上,嗯……南京城附近最高的山峰上!”

“如此一来,只要天气晴朗,人们抬头一看,便能见到姚师傅的舍利塔了,那舍利塔又长又粗,一定会令天下人都羡慕。”

姚广孝也不禁笑了,挽着张安世的手道:“还是你有良心。”

随即,姚广孝又道:“只是贫僧有些不明白,你为何拒绝去北平?”

张安世叹了口气道:“我也不知道为啥,有些想去,可真想去的时候,又舍不得。这京城里头,虽是有许多人恨我,却也有许多人,无论是太平府的官吏,还是锦衣卫的校尉和千户、佥事,他们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我的身上,我若去了北平,他们该怎么办?”

“哎,这就是所谓的执念,可惜你这样的年轻,却不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姚广孝摇摇头,为张安世惋惜。

张安世道:“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糟糕,或许……真的有解决鼠疫的办法。”

姚广孝道:“贫僧年轻时,也如你这般,总是觉得,天大的事,也总有办法去解决。可后来才慢慢明白,这世上有些事,只能听之任之,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张安世立即道:“姚师傅你竟是白莲教的余孽……这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便与白莲教有关。”

张安世对这话很耳熟,他记得上辈子电视剧里,明教就将这话挂在嘴边,当做口头禅,而明教乃是白莲教的变种,没想到姚广孝浓眉大眼……竟……

姚广孝像看智障一般看着张安世,道:“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白莲教?这难道不是庄子说的话吗?虽说贫僧拿道人的话,是有点愧对佛祖,可这与白莲教有何牵连?张施主是不是剿白莲教,剿得邪怔了?”

“是吗?”张安世有些尴尬,便忙干笑了几声,掩饰道:“我只开个玩笑。”

…………

朱棣忧心忡忡地回到了大内。

徐皇后见他如此,知道他烦恼什么,便起身道:“瞻基安排好了吗?”

朱棣道:“张安世不肯去北平,说要留在京城。”

徐皇后眉微蹙,随即吁了口气,道:“安世忠勇,必是不肯在此时避走。哎……”

朱棣握住徐皇后的手,眼中的担忧怎么也掩不住,幽幽道:“哎,若是你也染病,该如何是好?”

徐皇后微微一笑道:“陛下,无碍的……臣妾……能陪伴陛下这么多年,也已知足了,何况事情不是还没有这样糟糕吗?”

朱棣叹口气:“朕还是放心不下你啊。”

徐皇后道:“只要瞻基能好好的,其他的事,臣妾都不担心,想当初,在北平的时候,建文不是派人捉拿陛下吗?那时陛下决心靖难,便早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臣妾那时,也知走到这一步,必定九死一生。现如今,靖难成功,给儿孙们留下这样的基业,上天对我们已经不薄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道:“你说的对。”

顿了顿,朱棣道:“朕还是希望……张安世也去,他毕竟还年少,将来日子还长着呢,何况他是瞻基的亲舅舅,一定会真心待瞻基的。若是朕和太子有个什么好歹来,瞻基年幼,总还有人辅左。”

他想着,越发的闷闷不乐。

就在此时……突然亦失哈面色惨然地冲了进来。

“陛下,陛下……”亦失哈说着,一下子拜倒在地,他脸色难看极了。

朱棣豁然而起,怒道:“又怎么了?”

亦失哈道:“东宫……东宫……”

听到这两个字,朱棣脸色勐地一沉,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徐皇后也不由得忧心忡忡地长身而起。

亦失哈道:“东宫突然有一宦官,吐血而死,死后……肤色发黑。”

此言一出,朱棣脸色骤变。

他凝视着亦失哈:“是鼠疫?”

“极有可能是鼠疫……”

朱棣万万没想到,竟是传得这样的快。

“奴婢……奴婢听东宫那边说……这宦官从未出入过东宫,一直都在东宫之中伺候……”

这句话更让朱棣脸色大变,也就是说,这个病死的宦官,没有出入,那么一定是在东宫之中,其他人传给他的。

这也就意味着……在东宫,应该已经有不少人感染了。

朱棣倒吸了一口气,可他努力地使自己平静下来,冷静地道:“去召御医。”

亦失哈道:”御医已是去了,也已让人去通知了威国公。”

朱棣气恼道:“此病叫张安世有什么用?叫了去,他也必要染上!速速将太子、太子妃和皇孙,带入大内居住。”

亦失哈表情挣扎了一下,一脸犹豫地道:“陛下,奴婢担心太子殿下和皇孙……”

朱棣绷着脸道:“那就安置于正安宫。”

正安宫,乃是一处比较偏僻的所在,也在大内。

亦失哈张了张嘴,终究不敢再说其他话,只好道:“奴婢这就去安排。”

朱棣来回踱步,烦躁地给一旁伺候的宦官下令道:“召大臣,召张安世……”

另一头的张安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才刚离开紫禁城不久,却又被请了回去。

虽来传旨的宦官什么都没有说,可张安世还是立即感觉有些不妙了。

于是带着沉甸甸的心情,匆忙入宫觐见。

…………

自福建建宁府的快马,日夜兼程地抵达了栖霞。

“佥事,佥事……”

有人闯入佥事陈礼的公房。

陈礼见有人如此莽撞,不禁大怒,抬头,却见是自己的侄儿陈道文。

他心里大喜,同时暗暗松了口气,侄儿无恙就好。

不过他依旧板着脸,怒喝道:“怎么这样没有规矩?这里是南镇抚司,是公房,这里没有叔侄,难道你连上下尊卑也不懂吗?”

陈道文却不似从前那样悻悻然的认罪,却是急道:“快带卑下去见公爷吧,有喜事,天大的喜事。”

陈礼顿时觉得自己这个上官兼叔父颜面扫地,不过他还是被陈道文的话勾起了兴趣,于是道:“建宁那边,如何了?”

陈道文抖擞精神,眼中有着掩盖不住的喜色,道:“已经找到了对付鼠疫的方法了,公爷的办法很有效。”

他举起了手中一沓厚厚的簿子,接着道:“卑下幸不辱命,需立即奏报公爷,刻不容缓。”

陈礼道:“那需等一等,公爷入宫了。”

陈道文显得很急切,道:“要等多久?”

陈礼见他如此的急迫,沉吟了片刻,便道:“此事确实非同小可,你消息确凿吗?可不要有什么失误,先拿我看看。”

陈道文便连忙将簿子送上。

陈礼随即低头去看,他起初还是有疑窦的,毕竟是长辈,长辈永远觉得自己的后辈冒失,办事不牢靠,所以他不敢露出喜色。

可看了这簿子,方知陈道文十分扎实,十分细心,那么这簿子上的情况,可能就是真实的。

陈礼不禁喜上眉梢,也有些激动起来,拉着陈道文就往外走,边道:“走,我带你去见公爷,这事儿耽误不得。”

…………

关于有读者质疑永乐年间是太平盛世,老虎为了制造故事所以瞎写鼠疫的事,其实老虎写书虽然比较追求故事戏剧性,但是历史背景是比较准确的,关于福建鼠疫的记载见以下。

永乐六年,七月,江西广信府玉山、永牛二县疫,死一千七百九十余人。九月,户部奏陈:江西建昌、抚州及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今年正月,疫死七万八千四百余人。十月,江西广信府上饶县疫,死三千三百五十余户。(见《明实录》)

96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