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存本来不想管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叩关一事的。
因为在李存想来,边防大将岳飞、韩世忠和苏东肯定能守好边关。
而且,燕云地区的守臣李纲,是难得的董军事的文臣,他总览燕云地区的军政,肯定没有问题。
关键,燕山山脉和其上的万里长城起着抗击塞北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之前被李存完全收复了的居庸关、山海关、松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着穿越燕山山脉的几条交通孔道,金人想要南下,可没那么容易。
关键的关键,宇文黄中早就送回来消息说,金人这次南下,主要是策应赵宋王朝,不让李存灭了赵宋王朝,然后集中火力干他们金国,因此不一定会向大乾王朝发起太大的攻势。
所以,李存经过权衡,还是决定,攘外必先安内。
当然,李存之所以决定先平定中原地区,也是因为中原地区太过重要了。
天下纷乱之初,因为中原四面皆可受敌,四方分崩的离心力足以撕裂中原形势,而使中原成为一个动荡的交汇之地。
那个阶段,动荡的洪流足以冲毁任何据守中原的努力。
在历史治乱、分合的交替变迁中,在从治到乱、从合到分的阶段,据中原四战之地者常难,据四角山川险要之地者常易;而在从乱到治、从分趋合的阶段,只有走出四角争中原者才有机会争天下。
这个阶段,若仍固守一隅,则终究难以摆脱偏霸的局面。
所以,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必争之地。
进取天下,中原为必取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
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
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
李存现在就到了必须要得到中原地区的阶段——如果李存得不到中原地区,使自己的地盘长久的被中原地区隔开,那么,早晚有一天,李存得丢掉一头地盘,甚至都有可能两头地盘全都得丢掉,要知道,打天下这种事,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而就本身的地理形势而言,中原地区大体上又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分别凭借不同的地理条件,显示不同的战略意义。
这四个区域分别是:西北三川河谷、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
如今,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差不多已经尽归李存所有,唯独西北三川河谷还没有完全在李存的掌控当中。
这差不多就等于说是,李存努力了很久,就差这最后一抖擞。
试问,这种情况下,李存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没说的。
李存一边给李纲下令,让他们做好边防,不得有半点松懈;一边给赵鼎、陈康伯等各地方主官下令,让他们尽快剿扶境内溃兵、土匪、义军,同时做好救灾和春耕等事;一边催促吴璘、翟兴、翟进等人尽快剿灭其战区内的宋军。
吴璘、翟兴、翟进领命了之后,接连出战,先后击溃了范讷部宋军、赵野部宋军和王襄部宋军。
见此,赵构等人更着急,生怕下一个被乾军击溃的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所以,赵构等人一直在想方设法冲破乾军的封锁,进入陕西地界。
为了能够逃去陕西,赵构等人甚至都想转道河东,然后从河东渡过黄河进入陕西。
可河东的所有关隘都被乾军牢牢的守着,赵构他们根本就打不过去。
没办法,赵构他们只能从三川河谷西进了。
可三川河谷三面阻山,北面黄河横亘,差不多算是山河四塞。
洛阳城即位于三川河谷之中。山脉环绕,形成险阻;河流上下周流,可与外部联系。
洛阳周围的关隘也大都是依三川河谷的山川险阻而立:潼关拒其西,扼崤函之险;虎牢阻其东,扼嵩山北麓与黄河之间的通道;尹阙阻其南,扼嵩山与熊耳山之间尹河河谷通道;孟津阻其北,扼黄河渡口;另有广成关控制经由汝河河谷的往来通道、轘辕关控制由颍河方向来的通道。
所以,三川河谷为东西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东西关系中地位尤其重要,而赵构他们要想西进,就势必要打通这条重要通道。
而范讷、赵野、王襄,其实就是在打这条重要的通道的时候,被吴璘、翟兴、翟进给击溃的。
如今,范讷他们彻底失败了,轮到赵构他们上了。
在赵构他们看来,这已经不是战略的问题了,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在死亡的威胁下,赵构一改之前的怂包软弱形象,他收敛了范讷、赵野、王襄的残部,亲自率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向洛阳军区挺进。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上次大败的宗泽,单人独骑去了原来活动在濮州一带拥众号称数十万人马的王善的山头,然后说服了王善投效赵宋王朝。
另外,在西撤了之后,宗泽又用三寸不烂之舌招降了原来活动在洛阳附近拥众号称三十万人马的没角牛杨进部。
从此,宗泽拥兵数十万,号称拥兵百万,军声大振。
赵构和宗泽合力对洛阳地区的乾军发起冲锋。
由于双方的兵力相差得实在是太大,吴璘、翟兴、翟进疲于招架,不得不向李存求援。
李存知道,这是赵宋王朝的垂死挣扎,甚至是临死反扑,必须得重视。
所以,李存极为胆大的只留下了两万亲军守卫京畿地区,将其余人马全都派给赵立,让他带去洛阳地区,准备跟赵宋王朝进行最后的决战。
可就在这时,杜充向赵构献计:掘开黄河,以阻乾军的援兵。
杜充此人,喜好功名,生性残忍好杀人,但缺少谋略。
绍圣年间,杜充考中进士,累次升迁至考功郎、光禄少卿,后出任沧州知府。
靖康初年,赵桓加任杜充为集英殿修撰,又复任沧州知府。
当时李存伐宋,从燕地而来寄居在沧州之人很多,杜充忧虑他们是大乾王朝的内应,于是不论男女老幼全都杀害了。
不久前,杜充担任大名府留守,自诩“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失石为事”,似乎是韩信再世,不但能运筹帷幄,还能亲自带兵上阵。
可赵鼎和王彦一到大名府,杜充就被王彦打跑了。
后来,杜充又辗转到了赵构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如今,杜充跳出来给赵构出了掘开黄河这条毒计。
谁想,想逃命都快想红了眼的赵构,非但不觉得杜充此计毒辣,还认为这是救命妙计,并且立即就派人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灌入汜水,并从汜水入淮,挡住了乾军援军的必经之地。
趁着这个机会,赵构任命宗泽为总指挥,勐攻洛阳的各个关隘、堡寨。
吴璘、翟兴、翟进见势不好,亲临第一线指挥,与宋军进行决战。
刚刚投效赵宋王朝的杨进,想要在赵宋王朝好好表现一下他自己,便身先士卒勐攻翟进负责的防区。
翟进哪能怕一个山匪草寇?!
适逢杨进派几百骑兵越水进犯翟进营寨,翟进乘他渡到半路途中攻击,追逐杨进几十里,毁掉杨进四个营寨,但最后却因为胯下战马受了惊,翟进坠落进了壕沟当中,被杨进杀害。
翟进是大乾王朝在洛阳战区的第一将(翟兴虽为兄长,能力也不在翟进之下,但因为是翟进先投得大乾王朝,所以一直都是翟进担任洛阳战区的都统制。而吴璘虽然担任过河东战区的总指挥,但因为吴璘是后来增援洛阳战区的,所以洛阳战区的大事小情其实还是以翟进为主。关键,洛阳战区的人都认定了小翟相公为洛阳战区的主将),因此,翟进的阵亡,对洛阳战区的打击是巨大的。
宋军趁此机会,从翟进的防区冲了过去,然后过关斩将,一直杀到了潼关。
守卫潼关的范致虚得知了此事之后,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出关,将赵构他们给接应进了陕西。
等到赵立率领援军绕过已经泛滥的河水到达洛阳战场时,为时已晚——这时,就连殿后的宗泽部都已经退入到了潼关以西。
得到前线的汇报了以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发过脾气了的李存,一脚将龙桉给踹出去了两丈多远。
可这都没能让李存出了这口无尽的恶气!
李存当即就转身回到后宫,然后去了叡谟殿。
将韦氏、邢秉懿、田春罗、姜醉媚以及赵构宫里的其她所有女人全都给祸害了,李存才消了这口无穷恶气。
不过——
事后,李存很后悔!
是赵构招惹到了自己,又不是这些无辜的女人招惹的自己,自己却把怒火出在了这些无辜的女人身上,也太不对了。
而且,邢秉懿又……
反思过后,李存封韦氏和邢秉懿为婕妤,就是田春罗和姜醉媚都得了美人的封赏,让她们升得比别的女人略微快了一点。
这也就算是李存给她们的补偿了。
可话又说回来,虽然李存反思了,但李存还是没能忍住,连着在叡谟殿睡了三宿。
由此可见,道理什么的,李存确实已经想明白了,然而他却管不住自己那颗想要报复赵构的心。
李存下旨,追赠翟进为太尉、光化军节度使,另外任命翟兴为洛阳军区的代都统制,并一连升赏了二十个翟家子弟。
另外,李存又以吴璘和赵立救援不力为由,给他们二人各降了一级,让他们戴罪立功,攻破潼关,挥师西进,收复陕西六路。
谁想,李存这个命令刚一下达,李纲就上奏,说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已经正式开始叩关,其中攻打松亭关的完颜宗望部,准确的说是,其部的高丽军,攻势相当凶狠,好几次都冲到了关隘上。
好消息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不论松亭关,还是野狐岭,都守得很稳,金人没那么容易攻入到关内。
而坏消息则是,金人这看起来似乎不是在羊攻,而是很有可能真想杀到关内。
李纲跟李存请求派一支援军作为预备队,以防万一。
不得已之下,李存只能将杨再兴部和姚兴部抽调出来北上。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就在这时,豫东南、鲁西南、安徽、苏北等地,都向朝廷汇报,其地遭到了特大水灾。
户部匆匆一统计,这些地区,百姓被淹死了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本应该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唐恪得知此事了之后,也给李存上奏章,提醒李存:“河决内黄,又改道北流,堤防南强北弱。一旦河决南泛,必全力以赴,迅速堵合。否则,长此以往,两岸地形北高南低。南堤一旦冲决,水势悍激,侵州迫城。待汛期致,灾情定然更重,损失也定然更大。且黄河北流与北泛,与海河合流,两河灾害叠加;黄河南流与南泛,黄淮合流,两河流域只怕将有灭顶之灾。”
李存对于唐恪所说得这些,不是太懂,但他清楚得领会到了,得赶快治理黄河,不然等到汛期到来之时,麻烦就大了。
老实说,李存真不愿意治理这破黄河。
宋仁宗、宋神宗和宋哲宗这三代赵宋王朝的皇帝都根据李垂的《导河形胜书》给黄河改道,导致山东、江苏、河南等大面积地区成为洪水泛滥的地区,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收拾这个烂摊子,赵宋王朝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治理黄河和救灾。
这直接增加了赵宋王朝本已沉重的财政负担。
可以说,历史上“三易回河”引发的黄河狂怒,直接摧毁了北宋。
北宋灭亡以后,金国接管了黄河流域。
面对萧条的河北和洪水肆虐的黄泛地区,金人也头大无比。
这么说吧,这个烫手山芋使得金朝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金世宗到金章宗的几十年里,金朝遭遇了无数次黄河泛滥,而每次黄河泛滥都导致金朝政府焦头烂额。
直到金朝末期,黄河问题才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根据历史记载,金国当时派遣了八百七十万民夫来解决黄河问题。
要知道,当时金国的总人口只有五千六百万。
这几乎相当于金国的壮年人力齐上阵与黄河斗争。
后来,蒙古在草原崛起。
不久,蒙古南下,金朝灭亡了。
导致金朝灭亡的因素有很多,但黄河问题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也可以说,李垂的黄河改道计划,为北宋报了灭国之仇。
元朝取代金朝统治黄河后,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从元朝成立到灭亡,黄河问题一直是困扰元朝统治者的第一问题。
元朝末期,黄河泛滥,元顺帝强行招募了数百万民夫治理黄河。
这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
即所谓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卒。
从李垂发表《导河形胜书》到元朝末期,足足有三百多年。
在这三百多年间,黄河摧毁了北宋、金朝和元朝。
这绝逼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灭国神器”!
面对这么凶的“灭国神器”,强如李存,都不愿意招惹,甚至不敢招惹——李存是真怕黄河把自己的这个大乾王朝也给灭了。
可自从黄河改道后的这八十来年,有三十三年决溢,共计五十五次,水灾平均二点四年一次。
而这还是治理后的数据。
否则,黄河肯定年年发作,并且一年发作几次。
这真容不得李存不治理。
更何况,赵构那个傻比,还他妈把黄河给决堤了,让黄河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
没有办法,李存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治!
随后,李存下圣旨,任命唐恪为治河总管,全权负责以工代赈招募流民,调集大乾王朝的一半财力和人力,合理治理黄河……
……
……
求月票!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