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朱家小圣人> 第四十七章 棘手的岳丈,杨宪的示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棘手的岳丈,杨宪的示好

回宫之后,书房内。

朱橚躺在椅子靠背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屋顶的横梁,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兴安。”

“殿下?”,一旁正在倒茶的兴安抬头问道。

“之前本王找来的关于宋国公的记载,你放哪了?”

“殿下稍等,容小的找找。”,兴安连忙放下茶壶,然后四处张望着。书房里的书有点多,而且由于朱橚经常翻看,所以稍显得乱些。

“找到了。”,他想了想后在一个角落抽出了一沓纸张,显然已经放了有段时间。

“是这个。”,朱橚翻看了几眼,上面都是冯胜相关的事迹,是他之前找来还没来得及看的。

婚事将近,朱橚没有学梁山泊去找个祝英台相好,然后反抗和宋国公府次嫡女的婚事的想法。

戏剧总归是戏剧,小说里的东西怎么能当真?

“冯国胜。”,朱橚从最开始看起。冯胜原本名字中有个国字,可当时朱元璋的字是国瑞,为忌讳就只改成一个胜字。

冯胜和他的哥哥冯国用在很早的时候就投效朱元璋,早在常遇春、李文忠之前。

朱橚没有多看冯国用的事迹,直接一目扫到最后,被朱元璋甚为信任的冯国用却在至正十九年受伤病逝。

“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位列功臣庙第八,还有一个儿子冯诚。”,朱橚又看了一眼宋国公府的概况,和其他国公府比起来,冯胜家中多少显得人丁稀薄。

其他国公府如魏国公府、曹国公府最少也有两个儿子,多的卫国公府有三四个儿子,冯胜则是一个儿子都没有,膝下只有两个女儿。

“家里倒是挺简单的。”,朱橚继续看着冯胜的战绩,鄱阳湖之战中冯胜身先士卒带人杀向陈友谅大军,到洪武二年以征虏右副将军平关陕。

洪武五年作为征西将军大胜,让陷入泥潭的中路徐达和李文忠得以突出包围,不被北元人马围歼。

威赫的战功不少,可冯胜其间的过错更多。因为好大喜功着急派人前往假降的城池,被敌军坑杀数百将士。后不听军令携大军提前班师回朝,之后关于他的弹劾就更多了。

朱橚书桌上还有厚厚的一沓纸张,记录着都察院历年来弹劾冯胜过错的弹劾奏折。上面弹劾的内容,可不是群臣弹劾朱橚这样不痛不痒的内容。

坐起身的朱橚看了一眼左面的一小沓纸,上面是冯瑾芸的记载。他在大婚前提前做了一些准备,确认自己的周王妃起码是娟丽秀雅、知书达理的。而且是马皇后甄选的王妃,周王妃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大婚容易,这个岳丈可是不好应付。”,看完所有的记载后,他稍微叹了口气。

“兴安,把这些都拿去烧了吧。”,朱橚将所有的纸张全都放在一起,然后堆在了桌上。上面有些东西,是他请刘伯温帮忙找的,不好公之于众。

虽然有点不明白,可兴安还是立刻执行朱橚的命令,“是,殿下。”

他找了一个火盆,然后拿着火折子将所有的记录都点燃,盏茶的功夫不到就全部焚烧干净。

除此之外,朱橚隐约还记得冯胜作为国公的封地,就在开封附近。

……

次日,朱橚起得晚了些,一进翰林院就听到翰林们聚集在一起议论着什么。

“诸位同僚,你们说要不要去啊?”

“毕竟是人家的诞辰,还是去一去吧,多少给人家点面子。”

有人摇摇头,“还是不去了,这么大张旗鼓不是什么好事,要去你们去,我反正不去。”

朱橚走上前,还有点好奇地问道,“发生了何事?”

李谦等翰林转头向着朱橚行礼,“见过先生。”

“见过周王殿下。”

还是李谦说起了原委,“先生,昨日陛下让翰林院拟旨,奖赏杨大人举办恩科北场有功,擢升他为中书省左丞。

下午接旨后,杨大人又说三天后是他的诞辰,邀请中书省和六部、各院等大臣前去。说是包下了一家酒楼,让众人前去不要携带礼物,否则就是看不起他。”

朱橚一听就知道说的是杨宪,他刚要回话,就看到杨宪从院外走过来,亲自来邀请翰林院的诸位翰林。

杨宪素来和翰林院都察院的人亲近,因为在他的心中这些人同属浙东一派,且他本人就是刘伯温的弟子。

即便刘伯温从未明确支持,可底下的很多御史和翰林都觉得杨宪可以帮他们顶着淮西一派的压力,纷纷选择向他示好,甚至是依附。

“见过周王殿下。”

看见朱橚在,杨宪走过来行礼。

“恭喜杨大人升任左丞啊,从此你在中书省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对方闻言只是拱着手说道,“周王殿下,臣不过是上赖天恩,只求尽心尽力办事,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骤登高位的杨宪,说起话来更是小心和滴水不漏。不过他整个人的精气神,和刚到中书省的时候截然不同。

徐达这个右丞相不问事,杨宪这个左丞就相当于副宰相了。他的身边,如今不只是中书省的各级官吏,就连六部、各寺院的大臣都=依附着不少。

李谦见杨宪似乎想和朱橚说点什么,就拱手说道,“杨大人请进政事房说话吧。”

杨宪欣然,“周王殿下先请。”

走进政事房后,朱橚摆摆手让人去准备茶水,“来人,给杨大人准备茶水,翰林院可是不缺茶叶的。”

杨宪坐下后才反应过来,拱手笑道,“周王殿下,上次去中书省怠慢您了。不过在下认为看座奉茶其实乃衙署之陋习,不可不除。”

朱橚端着茶杯颇为好奇,“哦,杨大人不妨仔细说说,为何这看座奉茶是陋习?”

杨宪郑重地解释道,“殿下应该来过几次中书省,自然知道此地乃朝廷之中枢,掌管天下机要之事。

按说随着官吏老成熟练,政务应该处理地越来越快。可近年来各政事堂处理奏折的速度,比洪武初年还慢一些。”

朱橚若有所思,“杨大人意思,就是这看茶奉座引起的?”

“殿下,不全是如此,但有不少关联。在下刚到中书省就多看见,各部堂大臣来中书省办事,这里的人总要先看茶奉座。

两人先就闲聊一会儿,喝过几盏茶才开始慢悠悠地处理政事,如此之下政事如何处理得及?且有些诸如赈灾、修建河堤之事本就紧急,怎能如此拖延?”

朱橚闻言对杨宪倒是高看几眼,对方似乎不止会争权夺利、拉帮结派。言语中还带着对百姓的几分体恤,像是个做实事的大臣。

“杨大人所言,似乎对民间疾苦知晓甚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