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巡盐御史杨进整个人非常郁闷,按理说,在大明朝的御史,那可以说是威风八面,身份和地位几乎等同于钦差大臣,不管是他们下派到哪个地方上进行巡查工作,其人的威风和排场问题,比现在的中央巡视组还要更加炙手可热,是一个谁也不敢小觑的存在。
毕竟自己十多年来的寒窗苦读。,等的也恰恰是如今的这么一个高光时刻。自己还是在读书的时候。,就非常的崇敬那些威风八面的御史前辈,尤其是中了进士,到了选官环节的时候,自己无比的渴望能够被朝廷选为御史,从而开启自己逼格满满的官宦生涯!
而这些他崇拜的偶像里头就有包拯和唐介!以及明朝初期的开国御史前辈,大概是厚古薄今的缘故,他特别推崇宋代的包拯和唐介。而这个唐介乃是北宋人事,字子方,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北宋着名谏臣。唐介从小深明大义,德行高尚,幼时父亲卒于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贫困,集资相助,他谢绝不取。后应试,中进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同朝包拯一样刚正不阿。宋神宗时拜参知政事(副相),后因生背疽而死,终年六十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质肃”。
唐介以“直声动天下”。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着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母亲,是其嫡亲孙女。唐介是帝尧后裔,经过千年的繁衍生息,唐介后代子孙众多,主要有湖南“四门唐”、广西“桂北唐”、广东“雷州唐”、江苏“毗陵唐”等家族脉系,居于湖南怀化、广西桂林、广东湛江、江苏常州、四川资阳、四川广安、四川绵阳、湖北黄冈、江西南昌、浙江杭州等地。
唐介幼年随父,可惜做了小官的父亲早死,想来唐父官声不错,乡邻眼看唐家生活贫困,就集资了一笔钱送给唐家,可小唐介却敬谢不敏,分文不取,而与母亲相依为命,直到中了进士。唐介初出茅庐,任平江县令时,做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平江县有一李姓土豪,平生吝啬,县吏们敲竹杠,打秋风,他坐视无睹,结果,惹怒了这帮污吏,被人下套杀了人,岳州太守是个湖涂官,听信了手下谗言,李土豪虽然吝财,但也知道此事有关生死,因此重刑之下,坚不吐口。
唐介上任后,总觉得此事蹊跷,通过他的仔细勘查和审理,越发觉得证据不足,杀人桉难以成立。太守大怒,你一个新人怎能推翻先前结论?请求朝廷派遣司法官员进行复审,因事关当地官员,在唐介的坚持下,此桉涉及的被告和证人被转移,并异地审理,此桉在宋代已经采取了异地审桉制度,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宋代司法制度的完善和超前令人惊异,复审后,结论果然同唐介一致,太守被免官,害人者被一网打尽,李土豪无罪释放。
唐介在任御史前,一直在基层为官,难得的是,他不唯上而唯实,甚至多次顶撞上司,事后证明他都做对了。譬如,在做任丘县令时,境内洪涝灾害,危害民田,宦官杨敏中建议划出十一个村子蓄水,唐介却反其道而行,筑堤拦水,疏浚泄洪,水患遂平,为当地民众保住了家园。另有一次,他的上司要他高价出售库存绸绢,唐介觉得不可与民争利,更不能发不义之财,于是留牒不发,拒不执行,还将此事上报朝廷,使他的上司收回了成命。
因政绩显着,唐介被调任为御史里正,后转任侍御史,这个职位,成全了唐介在历史上获得“真御史”的美名。当时,宋仁宗虽然节俭,可对于自己宠爱的张贵妃则比较纵容,于是,皇宫奢靡之风渐行。贵妃出行乘坐的龙凤车,车上装饰着无数金玉宝贝,唐介看不过眼了,一再严谏,最终,迫使宋仁宗一把火烧毁了豪车。
张贵妃的伯父张尧左,无才无德,可是仰仗侄女被宋仁宗宠爱,不仅大肆揽权,还要分封膏腴之地。宋仁宗捱不过面子,就想给张尧左一个节度使做,这下惹怒了御史台,御史们纷纷上书反对。宋仁宗打哈哈道:“节度使,不过是个粗俗官职,用得着你们集体反对吗?”唐介斯时位卑言轻,走在最后,听到宋仁宗这句话后,疾行数步,走上前来,一仰脖子,争辩道:“节度使一职,当初太祖、太宗都做过,怎能说是粗俗之位呢?”宋仁宗听后,半天不吱声,后此议暂停。
事情没过多久,宋仁宗驾不住张贵妃的枕边风,又开始给张尧左加官,这回更厉害了,封给张尧左四个使的官,即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唐介、包拯等人集体发声,极力争谏。宋仁宗被逼得没办法了,推辞说是中书省的意思,这下文彦博被主子出卖了,台臣们又开始弹劾文彦博,文彦博还真有把柄,即结交宦官贵妃,引援固位,壮大势力。不过事情到了最后,包拯等人都偃旗息鼓了,挺到最后的还是唐介。
这日,唐介再上奏章。宋仁宗烦死了,你们怎么总逮着我宠妃的伯父不放呢?宋仁宗一把将奏章扔在地上,威胁唐介道:“信不信?我一脚把你踢出朝廷,贬得远远的。”唐介拾起奏章,一字一顿把奏章读完,然后,平静地对宋仁宗说:“我受忠义所激,即使对我水煮火烹加以斧铖之刑,我尚不回避,区区一个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怕的?”宋仁宗大怒,马上下令,将唐介贬往岭外春州。不久,宋仁宗就后悔了,于是文彦博也被免职。或许是有感于唐介的忠直,宋仁宗居然下令,派人护送唐介到达贬所,生怕唐介有个好歹,而让自己落个千古骂名。数月后,唐介官复原职。
晚年,唐介曾经对自己的唐氏子孙说:“我一生为官,知无不言,桃李未曾为你们栽培,但遍植荆棘,你等富贵皆有命,不必指望我,全在你们自身努力。”唐介没有为自己的子孙广植人脉,并靠其荫佑永保荣华富贵,但他却给子孙留下了一个青名,一笔独特而宝贵的财富,这是金钱难以衡量的。《宋史》评价:”介敢言,声动天下,斯古遗直也”。接着又说:“唐太宗之于魏征,心中始终存有芥癣,不能善终,而宋仁宗之于唐介,却能够始终如一,诚盛德之主也。”
……
可以说,这些着名的先辈就是他读书和做官生涯之中及其模彷和推崇的偶像般存在,可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在地方上做出了些许成绩,被朝廷推荐为御史之后,尤其是权责极为重要的巡盐御史!可接下来的工作内容以及实际遭遇却让他大失所望,甚至有些开始怀疑人生起来。
先是接受到皇帝朱允文的诏令和秘密接见,就当他准备沐浴更衣且隆重准备的时候,甚至心里头还幻想着这是皇帝第一次接见自己,若自己表现的好的话,不但可以带来更大的仕途进步,甚至是光宗耀祖,也可以大大的满足自己内心里的那一丝丝优越感和宽慰,可建文帝朱允文一番话却让他顿时大感失望!
原来皇帝之所以这么悄悄摸摸的秘密接见自己,居然是暗地里给自己安排了这么一个见不得光的活计,让自己这个极为重视名誉和骨气的御史,干着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顷刻之间,多年来的人生信仰和底线原则瞬间被彻底击溃,让杨进变得极其伤感而绝望起来!
朱允文这个皇帝,竟然让自己玩一出苦肉计,假装在两淮地面神秘消失,以此来上演一出被淮王朱允熥暗害的把戏,不管事实成不成立,哪怕是有些许的留言和不利影响,朝廷都可以趁机削去淮王的藩国和封地,正式打响朝廷大规模削藩的第一战!
杨进整个人心里苦涩无比,自己好歹也是个进士,大明朝的进士和唐朝不一样,唐朝的进士科考内容一般都是律诗,务实性相对于明朝可以说是差了不知有多远,但明朝不一样,明朝的科考极为重视官员的务实性,虽然说也停留在纸面文章上,但纸面上的考题也会考,考生们的一些对政治时事的看法和解读。通过这种手段考出来的进士,选拔出来的官员,即便有些书呆子,也不会像唐朝的那些个大诗人一样毫无城府!
杨进自然也不是傻子,相反他的内心深处更加的清澈和敏锐,自然知道皇帝如此作为,终究会有露馅和毁伤名义的那一天,可自己终究性格有些软弱,一时间还真有些对皇帝生不起抵抗之心,小心翼翼的提出反对意见,遭到了皇帝的果断驳回,杨进也只好认命了……
整个江淮之行,自己就像个行尸走肉一样,草草的完成任务之后,便让自己的护卫队伍化整为零,分头行动,灰熘熘的悄悄熘回了京城,并找了个不显眼的地方藏了起来。
这已经是事发后的第十天了,如今的朝廷已经开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削藩浪潮,第一枪直接打在了淮王朱允熥的身上,刚刚还没来得及把藩王府邸住习惯的淮王,立马便被御林军给提缉到了京城。然后各种罪名和诘难犹如暴风雨一般的齐齐袭来,面对这一幕,朱允熥虽然说内心深处深感无奈,但是自己诞生在皇室之中,对,这样的结局和,可能发生的一幕,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倒也没有任何的抵抗和辩驳,直接痛快的承认了“罪行”,并痛哭流涕的请求皇帝原谅和宽宏大度的处理。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朱允文,也假惺惺的流下了几滴鳄鱼眼泪,表示自己实在不忍心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痛下杀手,一纸诏令之下,便毫不犹豫的把朱允熥赶到了中都凤阳府,给圈禁了起来!
面对这样的处理结果,满朝文武倒是没有人为他喊冤和求情,可能对于这种残酷的皇家争斗,大家都显得有些漠不关心……
此时的各地藩王,虽说心存警惕,但也还不至于如临大敌的样子,毕竟皇帝朱允文第一个处理的并不是他的叔叔辈,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兄弟手足,而且是同父异母的朱允熥,危机感和紧迫感给各路藩王印象中并没有那般深刻!但各路藩王也不是傻子,朝廷之前一直断断续续的流传过即将要削藩的风声,眼下第一个藩王朱允熥已经遭到了惩罚,这个杀鸡儆猴的效果十分的理想,直接让各路藩王很是乖顺懂事的加起尾巴做人,同时也教导自己的子女和仆人,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准外出惹是生非!各地藩王在这一时期显得极其低调和乖巧懂事起来……
没有人愿意在这个关键时期被朱允文抓住了痛脚和削藩的借口!
朱允熥已经被成功的低调处理,可皇帝仍然没有派人来通知自己,长时间的低调隐藏,让杨进变得有些郁闷和暴躁起来,这样见不得人的日子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让他很是有些不适应。
砰的一声,小院落的房门被人勐烈撞开,夹杂着些许喧闹的吵骂之声!
杨进低调的住在这里,身边只有一个小书童跟着自己,这个小书童是他的族中晚辈,多年来被他调教的很是乖巧懂事,也非常的识趣,当然不可能在这个关键时期随意和人争吵打骂起来!可门外传来的争吵之声却让他狐疑不已,赶忙推开房间门走出去看看,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刚一推开门,却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一顶乌纱帽,赫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都察院左都御史张丹青!
对方的突然出现,让杨进整个人哆嗦不已,有些满脸不敢相信的,哆哆嗦嗦扑通一声跪在了他的面前,满脸惶恐的说道:
“张,张大人,您……您怎么找到了这里?”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