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的心里很乱,一脸的无辜而又楚楚可怜,有些哀求和悲愤的望着自己领导,牙齿微微的轻轻咬动,就像是做了个某些重大决定一样,终于鼓足了勇气向张丹青说道:
“大人明鉴,我多年苦读,为的就是能够穿上这一身官袍,从而光宗耀祖,在家乡能够出人头地,大人的经历和我极其相似,相信也能够明白和理解我的苦衷。我实在是情非得已啊……”
看着他一脸真诚,张丹青心中也感触良多,这是万恶的封建王朝,做人做事很多时候都与后世的社会道德准则大相径庭,尤其是面对一国之君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任何的道德准则以及坚守多年的心中底线都可以随意践踏和瞬间推翻,残酷的历史,一幕幕的上演和证明了这一切。
即便他不用刻意的明说,张丹青也能感受并预料到他话语里的潜在意图和内容,看着他跪在自己面前,颇有些同情的伸出手来,轻轻抚摸着他的嵴背,轻轻的拍着说道:“是不是他?”
问完朝着屋顶上方方向指了指。
古代大多数时候和情况下,对君王可不能直接言明,包括历代的史册,往往用“上”来称呼,而人们,尤其是官员阶层,在谈话的时候,如果会不小心或者是不太,敢直接提起皇帝,往往会用这个手势,指一指天空,这里面指的是谁?大多数人都可以心领神会,不用过多明显的直说。
杨进能够官至御史,自然也能够明白自己丧失话语里指的是谁,有些苦闷的含泪点了点头,声音发哑的哽咽着也说道:“大人明鉴,大人明鉴啊,下官若不是天命难违,又会……又怎么会干出这么莫名其妙的事情?!好不容易能够穿上这一身绯红的御史官袍,(七品的御史一般穿绿色官袍,但如果是遇到重要庆典,以及准备大张旗鼓的弹劾官员的时候,也会隆重地穿上跨等级的绯红色官袍)谁不想做个青史留名的好官?!可是……可是……下官终究骨气有些软了些,实在做不了一个强项令!”
“强项令”通俗点讲就是“直脖子县令”。“直脖子”就是耿直的意思。耿直的人并不多,那耿直的县令有能有几个呢!所以,一个耿直的县令自然会受到百姓的喜爱,人们的传颂,青史的记载。
刘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被刘秀封为湖阳公主。她在京城洛阳拥有广袤的田庄和华丽的豪宅,仅家里的奴仆就有上千人。
董宣担任洛阳令的时候,湖阳公主跟前当红的一个仆人在大白天杀了人,触犯了刑律。这个仆人害怕董宣治他的罪,就躲在湖阳公主家里,靠着公主的庇护,逍遥法外。董宣知道了很是气愤,决心抓捕凶犯,依法治罪。
有一天,湖阳公主因事外出,就叫那个杀人的仆人陪驾一起外出。董宣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赶快带了县衙门的人马,守候在湖阳公主必须经过的夏门亭。当湖阳公主的车马前呼后拥耀武扬威地走到夏门亭时,董宣突然站在路当中,挡住了她们的去路。《后汉书》记载“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湖阳公主见一个小小的洛阳令居然敢冒当着她的面杀她的家奴,非常恼怒。于是她当即跑到皇宫,找到光武帝刘秀,要求光武帝给她作主。光武帝听说董宣对姐姐这样无礼,也很生气,立刻下令把董宣抓来,要把董宣乱棍打死。
《后汉书》载:“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
董宣说:“陛下英明,所以才复兴了汉朝。如今公主的家奴杀了人,公主置皇上的法律于不顾,想要庇护杀人凶手。而我无非是秉公执法,却要断送性命。陛下自己制订法律,自己破坏,这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您不必打我,我自己撞死好了。”说完,就一头撞向宫殿的柱子,撞的头破血流。
光武帝觉得董宣的话很有道理,就赶紧叫太监把董宣拉住。但是为了照顾姐姐的面子,他想叫董宣给姐姐赔个罪,把事情了结。于是他对董宣说:“你依法办事,的确是有道理的,但是你冒犯了公主,使公主受了惊吓,这就是你的过错。你现在去给公主磕个头,赔个不是,我就饶了你。”不料董宣耿直如钢死活不从。于是光武帝刘秀就让太监“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公主说:“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
刘秀一句“强项令”不但让董宣留名青史,也从侧面衬托了他自己的“明君”形象。两千年来,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传颂不已,反映了老百姓对那些敢于执法敢于为民做主的故事的向往!
张丹青神色一暗,也不再过多言语,强项令,这种称呼,是历朝历代清流官员的终极追求,但凡有点骨气和追求的官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秉公执法而又不畏皇权的好官,但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历史上不畏皇权而敢于性命相谏的官员,几乎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毕竟,凡事都死脑筋的只论死里理的话,很容易会触怒皇帝,而历史上漫漫长河之中,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宋仁宗唐太宗那般的开明和大度,即便是贤明如唐太宗,他和魏征之间的君臣之谊,堪称千古美谈。可即便是他魏征,生前即便没有遭到唐太宗的打击和处理,只是他刚刚一咽气,魏征的家族便遭到了唐太宗的翻脸不认人,刚死没几天的时候,唐太宗倒还并没有直接发作,甚至还屈尊降贵的亲自为魏征墓碑撰写碑文。李世民一生中这是唯一一次这么做。但是魏征死后不久,一切都发生了令人目瞪口呆的逆转。此前唐太宗已答应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之子,这时突然反悔下旨退亲。后来居然亲自下令摧毁魏征墓碑,而且还给魏征一个佞臣的头衔,一段君臣美谈以悲剧结束……
但凡是古代的儒生,基本上都熟读历史,而这些历史书中的争斗,和君臣之间的龌龊,大多数人也都心里跟明镜似的,能不招惹就尽量的不去招惹,杨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退缩和自保心理,倒也一点都不怪他,毕竟张丹青自己也心里非常明白,严格算来,不久后的燕王朱棣举兵造反,从某种程度上和层面上来说,燕王朱棣就是实打实的乱臣贼子,即便他以武力强行攻占了南京城,并且登基君临天下,也改变不了他弑君篡位的污点!这一点和杀兄屠弟逼父亲退位的唐太宗何其相像?但历史偏偏就这么无奈而又让人充满敬畏,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在强大的武力面前,大多数的大臣都选择了沉默无语,甚至为了要保护自己的家族和自身性命,选择笑脸相迎,主动的为这些篡位登基的皇帝开始美化和洗白起来……
甚至几乎可以预想到,将来燕王朱棣举兵造反的时候,张丹青自己也会毫不犹豫的站队在燕王朱棣这边,毕竟自己一个断桉和监督官员的,实在没有必要和历史浪潮相对抗,得罪那个杀人如麻而又残暴不仁的燕王朱棣,论这一点,自己和杨进算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大区别,甚至还有些不如他这般的干脆和爽快,勇于认识和承担自己的错误。
眼见自己的上司张丹青沉默不语,杨进心里头苦涩连连,他倒也并不笨,很快便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身为御史,一旦犯法,那便是罪加三等,而以御史之身构陷亲王,用大明律来解释,那就是罪在不赦!甚至自己的上司张丹青要追究的话,自己的妻儿老小也会跟着吃挂落……
一想到这,御史杨进的心里后悔无比,端端正正的跪在张丹青面前,眼见他沉默不语,便一脸哀痛的缓缓摘下自己的乌纱帽,小心翼翼的捧在手掌心,哭着对张丹青说道:“下官自知罪责难逃,只愿以死谢罪,正所谓一人做事一人当!还请大人不要为难我的妻女!如此的话,下官九泉之下也会感激大人的恩情……”
说完郑重的把自己的乌纱帽端端正正的放在了跟前的地板上,重重的给张丹青磕了几个头,一脸的梗塞悲咽!
看着他沉痛而又非常识趣的反省自我,张丹青的心里也终究闪过了一丝丝不忍之色,被他冤枉,栽赃嫁祸的那个淮王朱允熥,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倒霉鬼,即便现在自己强行的撤销他的罪责,朱允熥的待遇和环境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到时候等到燕王朱棣率的大军攻入南京城之后,狠辣无情的燕王朱棣也不会对这个侄子有什么好脸色,圈禁他的一生,也是在意料之中,既然如此,现在就让他到中都凤阳府,过着圈禁的生活,实际上也算不上有多大的区别,更何况像他这种皇室成员的命运和人生,有十个强项令也改变不了他的结局!更何况是向来自诩明者保身的张丹青?
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也陷入了天人交战,快速的思量了一小会儿,理智终究战胜了自己的感性,笑眯眯的,轻轻拍了拍杨进的肩膀,一脸温和的宽慰着说道:“好啦,好啦,你先起来吧,这事严格说起来呀,也不能全怪你!我也知道你是个忠君爱国的御史,这世界上又哪有绝对的公正和公理道义呢?所谓的正义,许多情况下都是相对而言的,我只是想搞明白这其中的事情真相,并没有说非要把你怎么样,如今事情已经明了,我也没打算深究,若是皇帝会继续追问的话,我这里自有应付的说辞,你先且起来,老实的在京城闭门思过几天,等过段时间,风声渐渐的过去了,我在考虑加你官复原职,你看如何?”
跪趴在地上的杨进一动不动,就像是对张丹青的提议和话语,丝毫没有听到一样,整个人纹丝不动的依旧还是跪在了地上,没有任何的动作和响应。
刚刚还觉得这个人,敢于承担错误,眼下就有些让人觉得不识趣,张丹青也不由得恼怒起来,自己大小也是他的领导,怎么这个家伙这般的不懂礼数,非要自己亲自动手将他扶起来吗?
有些无语的摇了摇头,像杨进的这种执拗性子,官场上还真的不少,尤其是刚刚步入仕途的那些年轻官员,这种毛病就更加的明显和显得突出,张丹青见此情形,有些生气的强行抓住他的一双胳膊,准备强行的将他扶起来,却发现杨静整个人有些软绵绵的,一碰就翻!
好像整个人失力了一般,又好像是睡着了一样……
整个人的全身力量直接压在张丹青的怀里一动不动,这样的情况让张丹青变得眉头大皱,忍不住的怒骂他有些不识好歹起来,再次将他扶起,依旧还是这般的软绵无力!这下张丹青再笨也知道了事情的不对劲,赶忙将他放在了怀中,仔细的看了看他的脸色,瞬间吓得有些微微颤抖起来……
此时此刻,杨进哪里还有什么意识?只见他整个人嘴角流血,面色显得极为安详,双眼也紧紧的闭上,浑身无力的躺在自己怀中,在这个寂静的夜晚里,居然听不到任何的呼吸之声!
张丹青浑身微微颤抖起来,整个人不敢自信的用自己的剑指放在了他的鼻梁之下,,竟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呼吸热气……
一个不好的念头直冒了上来。
这个杨进,竟然偷偷的服毒死了……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