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公室的到来,可以说是相当慢了,毕竟在昨天赵魏韩三家都已经亲自过来了,如今晋国公室的使者,才刚刚到来,慢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这样的结果让叔向和师旷的神情都有些不太正常。
“先生,这是晋国国君之帖。”
车上,李耳恭敬的将拜帖递了上来。
江晨点头,随即接过了拜帖。
随后轻轻的打开。
当简单的看完其上的文字之后,他的话语才随即响起。
“晋侯之请,吾荣幸之至!”
拜帖之上没有太多的内容,其上只是说明了晋侯已经在国都之外迎接他了,其他务必国都一行。
对于这一种邀请,江晨自然不会拒绝,特别他还想获取晋国之藏书,那就更加如此了。
哪怕这一刻并非是晋侯亲自到来。
之前的赵魏韩三家家主是亲自到来,也同样是如此。
应承之后,车队继续前进。
目标,晋国国都。
二十天之后,一行人也终于抵达了晋国国都所在。
此时晋国的国度并非是之前的绛,晋景公在晚年将晋国国都由绛迁往新田,并改称为新绛。
新绛之地是大概在后世山西侯马所在。
作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霸主,晋国的强大毋庸置疑,哪怕是楚国都很难与之匹敌。
而当抵达晋国国都之时,无疑就更能够感受到这一份强大,晋国的国都远远看去就有着威武雄壮之感,城墙高达几十米,一名名甲士分列于其上,远远看去犹如一个巨兽匍匐于天地之间。
相比于洛邑而言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哪怕洛邑城墙更为的高大,可残破之感却是从内到外都能够清晰的感觉到。
可新绛有的就只有雄伟与威严。
“晋国之盛,如今依在。”
子产感慨着开口。
“晋国之威,如今恐怕只剩六卿之威了。”
季札则是摇头。
“晋侯如今有外扩之心,未必不可一恢霸业!”
晏婴淡笑着开口。
几人交谈着。
车队也逐渐的靠近了国都。
而城池之外,晋国国君迎接的人马也早已经排列好了,晋侯甚至亲自到来了。
车队之上,江晨的目光看了一眼叔向和师旷,不由好笑的摇摇头。
晋侯会亲自到来,江晨不用想恐怕都是这两位之功,不过对此,他也没有太过在意,或者更准确点说是他有意为之。
带上这些人,自然也是为了方便。
这里的人,无论是子产,子罕,亦或者晏婴,季札无不都是这个时代最为顶级的存在,而他们还有着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都是各个诸侯国的顶级贵族,甚至可能就是诸侯国的公室。
有了他们,江晨周游列国,获取藏书无疑都要更为简单。
思绪流转。
车队也已经抵达城门所在。
“先生来我晋国,我晋国之幸!”
姬彪爽朗的声音而起,身形更是在这一刻直接迎接了上来。
“见过晋侯!”
见到晋侯,众人纷纷行礼。
晋侯作为侯爵,诸侯国国君,哪怕是子产等人也是需要行礼的。
当然这個年代的礼节并不是单方面的,国君也同样需要回礼。
众人见礼之后,姬彪则是引领着众人走了国都之中。
“先生此来,据说是需观晋国守藏之书,吾已为先生安排好了。”
“先生请!”
姬彪开口,身影则是亲自引领着众人前进。
此时的姬彪虽然不负年轻之时的雄心壮志,更是由于大兴土木、不务政事,致使大权旁落至六卿,可伴随着天子王令而出,这一位雄心再度而起。
公爵,哪怕是在这个时代。
姬彪也是想期待一下的。
以至于当叔向和师旷传来消息,有大贤即将到来晋国,姬彪还是亲自过来了。
“多谢!”
江晨点头,表示了感谢。
很快众人就是进入了国都,随后进入了晋国的公室。
正如姬彪所说,他的确已经安排好了。
众人入住馆驿之中,而晋国之藏书也直接对着江晨所展开了。
对此江晨自然也不会拒绝。
很快就是进入了晋国守藏室之中开始了阅读了起来。
晋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公元前1033年—至今已经过去了接近五百余年,而且又是如今中原之中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守藏室之书也同样不少。
而且正如江晨所想,晋国守藏室之书的确有着周室未曾有的。
或者有着从周室遗漏出来的所在。
比如连山易,归藏三易之二,在这里竟然有着两册,虽说同样是残篇,可却明显和周室并不重合。
这两篇残篇如何来的,不言而喻。
昔日,晋侯护送平王东迁,是否趁火打劫了如今谁也说不清了。
当然也不仅仅只有周室遗漏出来的存在。
作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的封国,晋国也有着属于他的记载。
虽说未必能够比得上其他更久远的诸侯国,可也同样不少。
而其中自然也有着关于上古,关于三代之前的。
这些记载虽然不多,可对于江晨来说却是一种补充,很快他就进入了这一种翻阅之中。
至于外界,至于其他的,他完全就抛诸于脑后。
一个个的竹简翻阅而过。
一个个的龟甲之上的文字被他记录。
准备好的白纸之上,有着他所需要记载的内容。
而他的身形也在这一刻停留在了晋国。
晋国国君虽说有些着急,甚至有很多问题想要询问,可还是按捺住了。
哪怕从师旷和叔向的只言片语之中,晋侯都清楚眼前之人的非同一般,他虽然有些放纵了,可作为恢复晋国霸主地位的存在,晋侯姬彪也不是傻子,这一份耐心也还是有的。
而这一等就是两个月的时间。
两个月的时间,江晨完全进入了这些书海之中。
这个时代的文字虽然不多,可记载可不少,夏篆,甲骨文,周朝的金文。
其记载的内容,从三代,到更久远之事都拥有则相应的。
只是极为零散,和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