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刘备的豪言壮志而感慨,简雍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回过神来,他也没有多停留,便带着一直都想得到的青州皮纸告辞离去了。
刘备的气魄,他是学不来的,这种东西他觉得也是天生的。
简雍从没设想过与天作斗争,但是刘备说出这种话之后,他莫名的觉得这未来好像也有点意思。
自己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能够看着一个人去做到,说不定还挺有趣。
于是走着走着,他笑了出来。
简雍离开之后,刘备也没有浪费时间,而是继续温习卢植传授给他的《左氏春秋》和《古文尚书》,准备着一旦成功举孝廉之后需要去雒阳参加的公府复试。
公府复试是东汉名臣左雄为了挽救察举制度的崩坏而做出的最后努力。
当年,左雄注意到察举制度已经成为士族高门和地方豪族的进身之阶,他们肆意操纵选拔流程,以至于选拔出来的士子水平极差。
为了挽回这一局面,左雄冒着风险顶着反对开辟了公府复试的规矩,要求举孝廉而进入中央的士子必须要通过公府复试才能正式成为郎官。
据说这一规矩在左雄还在的时候的确起到过不小的作用,左雄甚至还规定只有到四十岁才能被举孝廉当官。
不过东汉的衰落已经是必然,各种弊端积重难返,左雄死后,公府复试形同虚设,四十岁举孝廉的规矩也不攻自破。
时至今日,只要提前打个招呼,或者有名家传承,公府复试就真的只是走个形式而已。
话虽如此,刘备觉得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一下,自己毕竟是靠真本事走到这一步的,和那些靠着出身走到这一步的人完全不同。
拼着小命不保才走到今天的人,和那些靠着家世一路躺赢的人能一样吗?
读着读着,刘备略有些疲劳,便放下竹简伸了个懒腰,环视一圈自己这一方还算是环境不错的书房,顿时有些感慨。
当年七岁的自己,能想到十九岁的自己已然改变了残酷的命运,改变了那个刘备蹉跎半生直到人生暮年才部分实现理想的命运、即将走上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吗?
大概是不能的吧?
因为那個时候仅仅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回想当初,刘备感慨万千。
他意识到自己成为刘备的时候,是十二年前,七岁的时候。
那个时候刘备刚从家门口那颗长得像大人物出行时使用的车盖的大桑树上掉下来,脑袋摔破了,养了好一阵子才养好。
而他也就在那个时候来到了汉末时代。
当他意识到自己是刘备的时候,他先是彷徨,后是狂喜。
倒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因为他原本的那条命本就走到了尽头,现在莫名的有了二次为人的机会,岂不妙哉?
更何况他居然成为了刘备。
蜀汉昭烈帝刘备。
这可是以后要当皇帝的存在啊。
他的内心很快充满了高于一切的优越感。
但是这优越感很快就撞上了家徒四壁的现实。
他家很穷,是那种荡气回肠的穷,吃穿用度极为粗劣,甚至连吃饱肚子都做不到。
这让刘备极为不满。
于是他立刻决定走上一条逆天改命之路。
刚开始,他尝试过很多改变命运的手段。
比如尝试操持商业。
他想着开个酒楼搞搞炒菜和蒸馏酒水之类的,应该可以赚大钱,结果准备动手的时候却发现家里别说钱财了,连一口铁锅都没有。
哦,想起来了。
原来能炒菜的铁锅是宋朝才有的。
那去找铁匠打一口!
东汉中后期难得的没有盐铁官营,私人也可以经营。
于是刘备去找族中铁匠帮忙,结果铁匠看了看他在地上用泥巴画出来的铁锅样式之后,惊为天人,赶快让他去雒阳找将作大匠帮忙,那样的人物一定能找到可以打造铁锅的能工巧匠。
被人嘲讽了之后,刘备才知道哪怕打造一口铁锅也是要技术的。
笑死,想要开酒楼搞炒菜,却连一口锅都没有,更别说其他的诸多要求了。
逆天改命计划1.0行动,折戟沉沙。
第一次行动失败以后,刘备没有气馁。
他痛定思痛,很快意识到逆天改命不一定非要当厨子,穿越者的优势除了当厨子,不是还可以当文抄公吗?
他还可以写书写诗扬名天下,以古人对文化和文采的准备,他唐诗宋词来一波,还怕不能逆天改命?
说干就干,刘备准备动手把自己脑袋里记住的唐诗宋词来一波,好好地惊艳一下世人。
然后他发现自家只有一支笔和三卷竹简,一张纸都没有,墨都要自己现磨。
三卷竹简里两卷写满了字,只有一卷空白,都是他那早亡的在县中当小吏的父亲留下的遗产,母亲珍藏起来当做宝。
那竹简他看了,加在一起能写个几百个字也就算不错的了。
写完了以后要是还想买……
笑死,以当时刘家那穷得荡气回肠的经济状况来看,根本买不起。
母亲辛苦编制草鞋、草席,换取微薄的收入,以此勉强抚养年幼的刘备,十分辛苦。
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刘备想要逆天改命的决心。
他可是领先于人将近两千年的现代来客,怎么能甘于平凡呢?
于是他趁母亲不注意,偷偷拿了一卷竹简,写了一首锄禾日当午,然后准备惊艳世人。
写完之后,他感觉未来的道路尽在掌握之中,大汉王朝最有名的神童即将诞生。
但是直到走出家门,他才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首诗要给谁看才能帮他扬名呢?
这年头又没有网络,没有围脖,写不了小作文打不了拳,想要扬名天下需要人口相传,远远没有网络时代一根网线那么便利。
而想要人口相传,就要有能人相助。
谁能帮他呢?
老师?
他没有。
名士?
他不认识。
涿县这一亩三分地,有什么有名气的大人物吗?
他在记忆中的人名栏目中搜索,想到了卢植这样一位大牛。
对了!就是卢植!
不是说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吗?
学生有需求,老师难道不会帮忙?
然后他要去找卢植。
结果当时卢植已经被皇帝征召去雒阳做官了,根本没得找,而且刘备现在还不是卢植的学生,人家凭什么帮忙?
无奈之下,刘备退而求其次,去找他们这一支刘氏宗族的族长,希望得到族长的赏识,帮着扬名。
涿郡涿县刘氏宗族好歹是汉景帝之后,汉室宗亲,作为皇室贵胄,怎么着在郡中县中也该有点排面和影响力吧?
结果……
笑死,人家看门的门子根本不让他进到族长的家里,怎么说都没用。
也就是看他年纪小没动手,换另一个年纪大点的,要是这么胡搅蛮缠,估计门子就要动手了。
刘备当时很愤怒。
“我可是孝景皇帝之后,你怎么敢这样对我?”
门子嗤笑一声,指了指自己。
“我也是孝景皇帝之后,你该怎么对我?”
被人怼脸嘲讽之后,刘备忽然想起来了。
这年头宗族聚居,大家住在一起的往上数个几代人,那都是一家人。
也就是说,凡是住在宗族聚居地的、姓刘的人,大家都是“皇室贵胄”。
这个门子,街边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旁边跑跑跳跳的垂髫小儿,大家都是孝景皇帝之后。
多少年了?
还孝景皇帝之后?
啊这……
感到莫名尴尬的刘备只能掩面而走。
回到家里,母亲盯着他手上的竹简,接过来翻开了看了看,然后抄起编好的草鞋把刘备的双手打成了红焖猪蹄。
显然,母亲那聊胜于无的文化水平并不足以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有多大的才能,只是为亡夫的遗物被儿子冒犯而非常生气。
养伤的时候,刘备不断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得到扬名,最后,他想明白了。
现在是察举时代,而不是科举时代。
在这个通行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时代,人不是因为才华横溢才能得到扬名,而是因为得到扬名,所以人才会“才华横溢”。
他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逆天改命2.0行动,折戟沉沙。
痛定思痛之下,刘备决定遵照这个全新的因果关系再次走上逆天改命之路,开启逆天改命3.0行动。
先扬名,然后再展现才华。
所以,首先,要扬名!
怎么扬名呢?
还是要靠这首诗啊。
可是人家根本不让进族长的家门,族长看不到,怎么扬名呢?
想要进去,就要有名气。
可要是不进去,哪来的名气呢?
然而事实是没有名气,就进不去……
刘备苦苦思索破局之路,却陷入了尴尬的套娃困境。
他就像是绕着圈儿想要咬到自己尾巴的小狗,始终不能成功,感觉一张无形的大网罩在了自己身上,让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挣脱不得。
而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刘备顿悟了。
这个吃人的封建社会,根本不给底层平民活路,既然如此,那我就造反!闹革命!直接掀桌子!
爷投共了!
舍得一身剐,敢把你皇帝老儿拽下马!
说干就干,长在红旗下的刘备同学立刻冲出去要找劳苦大众宣扬革命道理,抨击吃人的封建社会,要带领他们建立组织,训练军队,时刻准备着将造反进行到底。
结果当然轮不到县令大人派几个小吏过来收拾刘备。
事实上刘备真的迈出了第一步,当然,也仅仅只迈出了那一步。
他去找刘氏宗族聚居地的劳苦大众宣扬革命道理,号召大家跟随他起来造反闹革命,终结掉万恶的封建社会。
幽州的劳苦大众当然是真的苦,对远在天边的刘家皇帝也不怎么感冒,基本上属于那种【谁啊?我认识他吗?】的状态,可以说他们但凡有点敬畏之心,也不至于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
但是比起造反闹革命,劳苦大众更关心吃饱肚子的事。
于是刘备就说造反闹革命就能吃饱肚子。
劳苦大众的顾虑却更多一点。
“可是没的饭吃,没力气,怎么造反?”
刘备微微一笑。
“造反闹革命,就有饭吃了。”
劳苦大众还是不认同。
“没的饭吃,没的力气,造不动反。”
刘备无奈一笑。
“所以我说,造反闹革命,就有饭吃了,就有力气了,就能造反了。”
劳苦大众双手一摊。
“那也要先吃饭才能造反啊。”
刘备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有点烦躁。
“所以我说了,要先造反才有饭吃,不造反就没饭吃。”
劳苦大众也不耐烦了。
“没饭吃,没力气,怎么造反?”
刘备怒了。
“所以才要造反啊!没有造反,吃谁的饭?”
劳苦大众也怒了。
“没得饭吃,造你家的反啊?”
刘备顿时无语住了。
还真别说,四舍五入亿下,你们还就是在造我家的反,毕竟我是汉室宗亲,我姓刘。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备很是郁闷的意识到自己似乎走不通这条造反的路线,因为造反,也是要钱的,他双手一摊两袖清风,兜比脸干净,谁跟他造反?
刘备沉默了。
三天之后,站在自家房屋边上那颗大桑树旁思考人生之时,他忽然间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扬名道路走不通,就无法走正规路线进入社会上层。
造反道路走不通,就不能通过掀桌子来进入社会上层。
那岂不是说……
我要一辈子吃糠咽菜?
他转过头,看了看自己和母亲现在居住的刘禹锡看了都要沉默的小房子,呆滞了。
原先的那位汉昭烈帝面对这样的局面,到底是怎么破局的?
他是怎么从一个吃糠咽菜织席贩履的小人物走上皇帝宝座的?
他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才能白手起家脱颖而出的?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