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达则兼济天下
“好的作品值得被引进。”林为民淡然说了一句。
“我听说理查德·耶茨给你写了一封信?”克里斯蒂安·萨蒙又问道。
“你的消息还真是灵通!他确实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很高兴作品能够被引进到中国。我想你也应该明白,对于他来说,被认可这件事有多么的重要。”
克里斯蒂安·萨蒙微微颔首,完全理解林为民的意思。
稿费还在其次,理查德·耶茨从五十年代开始创作,这么多年时间创作了那么多的作品,可真正能够被米国读者所接受并耳熟能详的作品,一部都没有。
毕竟最高销量12000册,对于一个从事写作事业三十多年来,并且在米国文坛名声斐然的作家来说,太过寒酸了。
“来之前,我特地去一些二手书店找了找,他的作品确实很少见,有时候我真的怀疑,米国的文学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过这样一位作家,他的痕迹好像被人故意抹去了一样。”
林为民笑了笑,“也许他再早生二十年,或者……”
“或者生在中国,对吗?”克里斯蒂安·萨蒙朝林为民挑了挑眉。
“没错。”
“说起来,伱们中国对待作家的政策我很喜欢,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作家们不会太过靠近政治吗?”
“这取决于作家自己。”
闲谈了一会儿,克里斯蒂安·萨蒙把话题转向了创作上。
“最近在写什么新作品吗?”
“英文版的《狩猎》我前段时间刚刚寄给罗杰·斯特劳斯,最近在写一部关于贫困地区孩子们上学的小说。”
克里斯蒂安·萨蒙顿时来了兴趣,“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小说?灵感来自哪里?”
“之所以写这部小说主要是因为我之前发起成立了一个基金会……”
林为民把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希望工程的事讲给克里斯蒂安·萨蒙。
“中国的经济改革才刚开始不长时间,老百姓们的经济收入也普遍不高,做慈善事业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希望可以借由这部小说让基金会和希望工程的名字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场慈善活动当中来。”
克里斯蒂安·萨蒙的脸上露出几分惊叹,“伟大的愿景!不过,你不会觉得这种带有功利性质的写作会影响创作的纯粹吗?”
“创作的纯粹不等同于人的纯粹,或者创作目的的纯粹,难道稿费不会影响作家的创作吗?归根结底,是要看作品的质量是否能够打动人心。”
克里斯蒂安·萨蒙望着林为民,说道:“林,你对待文学的态度跟我遇到的很多作家都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文学对你来说似乎……没有什么神圣感。”克里斯蒂安·萨蒙斟酌着说道。
“神圣?文学是给人看的,为什么要神圣?摆在祭坛上的东西才需要神圣。
我一向认为,我们要警惕这种思想,一旦我们把文学捧得高高在上,把文学圈定成为一小部分人才能欣赏的东西,如此一来,文学失去了最基础的土壤,那么文学的衰落将会成为必然。”
林为民说完这些话,克里斯蒂安·萨蒙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说道:“你说的没错,现在确实是有这种趋势。”
气氛略显沉重,克里斯蒂安·萨蒙又换了个话题,“能详细跟我说说你那部小说吗?”
林为民便简单的将小说的情节给他讲了一遍,克里斯蒂安·萨蒙蹙起了眉头,“你不觉得这种情节有点虚假吗?”
“在你们米国人认知之外的事就是虚假吗?”
林为民的反问让克里斯蒂安·萨蒙有些不舒服,“你的意思是这些事都是真的?”
“我的小说情节当然有一定的戏剧化成分。不过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到那些地方去走走看看。”
见林为民神色自然,语气笃定,克里斯蒂安·萨蒙不再去纠结情节的真实性,又追问道:“写这种情节你不怕被别人说是给政府歌功颂德吗?”
“有很多作家固执的认为文学的作用就应该是批判和揭露,很反感歌颂和赞美。你不能说他们的想法不对,但我们要分清粉墨现实和歌颂、赞美的区别。
文学既然可以批判和揭露,就可以歌颂和赞美,这不仅是文学的作用,更是创作自由。
不要把文学创作归到政治正确的行列,那同样很危险!”
林为民说到这里的时候脸色严肃认真,克里斯蒂安·萨蒙隐隐从他的身上看到一股大师风范。
克里斯蒂安·萨蒙他再次提出拍摄了小说手稿的请求,林为民欣然应允。
持续半天多的访问结束了,这一次已经是克里斯蒂安·萨蒙第三次对林为民进行访谈,好不容易来中国一趟,他的访谈不会这样草草结束。
第二天,他又去了一趟国文社,参观了林为民工作的环境。
听说有外国记者来采访林为民,同事们很是好奇,克里斯蒂安·萨蒙又顺便跟大家聊了聊,聊的内容当然是关于林为民的。
通过众人的话,克里斯蒂安·萨蒙的脑海中逐渐拼凑出了一个关于林为民的完整印象。
年轻、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真诚友好、交游广阔、乐善好施……
总结到最后,克里斯蒂安·萨蒙有点恍惚,这他么是个人?
他莫名的想到了跟林伟民讨论文学的神圣性,是,文学是不神圣了,你神圣了。
克里斯蒂安·萨蒙内心带着几分狐疑,按理说这次对林为民的访谈就算是结束了,可他心里的那点疑惑却在驱使着他对林为民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林,我想再访问访问你身边的人,可以吗?”克里斯蒂安·萨蒙提出了请求。
林为民略感意外,“当然可以,需要我带你去,还是我给你他们的信息就可以了?”
克里斯蒂安·萨蒙道:“给我他们的信息就可以了,我想亲自上门去访问他们。”
“好。”
又过了一天,克里斯蒂安·萨蒙带着翻译敲响了什刹海小院的门,开门的是程西米。
见到克里斯蒂安·萨蒙这个老外,程西米没有惊讶,林为民昨晚已经给他们打电话知会了一声。
看到摇着轮椅出来的石铁生,克里斯蒂安·萨蒙有些动容,文学史上不乏身残志坚的作家,但他石铁生却是他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
寒暄了一会儿,克里斯蒂安·萨蒙的采访风格总是习惯从闲谈开始,他问起石铁生和林为民相识的经历,石铁生脸上带着笑容说了起来。
“我和为民认识那年他还在文研所学习,我想去文研所蹭课,另一个朋友曲小伟带他来接我……”
“好像是81年冬天吧?他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辆摩托车,迫不及待的跑来跟我炫耀,特地要来带我兜一圈,为了这,他还准备了一套皮袄和皮裤。
那天真冷啊,我坐在他摩托车的后座,北风呼呼的刮着……”
“83年夏天《当代》在烟台举办笔会,他背着我上火车。那时候他在国内已经蛮有名气了,可能是聊天的时候被人听到了,大家都围过来看他……”
“东山宾馆里有露天的篮球场,那段时间我们晚上没事了就会去打篮球。你别看我腿不好,为民推着我在球场上可是所向披靡,哈哈!
不过事后我们也挨了批评,大家给我、为民还有我的轮椅起了个外号,叫‘球场敢死队’……”
“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那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成建制的代表团参加奥运会。那天许海峰得了第一块金牌,刚好为民买了他的第一辆汽车……”
“去香江访问是哪年来着?对了,85年,那时一起去了很多作家。为民当时给我买了一辆轮椅,我到现在还用着呢,质量真不错。他选东西的眼光不错,物美价廉……”
“他为了我和西米的爱情做了很大的贡献,一次是我们俩确立恋爱关系,一次是我们俩结婚。结婚那次是为民想了个馊主意把西米骗到燕京来的,事后西米跟我说,他这个人真是坏透了,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朋友很好……”
克里斯蒂安·萨蒙听着他的叙述,脸上不由得流露出心向往之的表情。
“真是让人羡慕的友情!你们一起度过的岁月是如此美妙!”
石铁生笑了笑,“认识为民是我这辈子的幸事。”
“我想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克里斯蒂安·萨蒙又问道:“刚才听你说,之前他错过了你妹妹的婚礼,后来给包了个大红包,他在中国的作家当中应该是最有钱的那一批人了吧?”
“不是一批,应该是最有钱的吧。每年他光是海外的各种出版收入就几百万米刀,还有戏剧改编的收入,前些年大家都管他叫林百万,后来变成了林千万。去年他发起希望工程,给捐了一千万米刀,大家又给他换了个外号,叫林半城。”
“捐了一千万米刀?”
克里斯蒂安·萨蒙的脸上写满了惊诧,之前在访问林为民时,他只提到了自己捐了一些钱,但并没有说具体数字。
“这个数字即便放在米国也是个天文数字,真不敢想象,一个作家可以捐这么多钱!”克里斯蒂安·萨蒙的语气带着几分惊叹。
他又问道:“他很喜欢做慈善是吗?”
“慈善这个词在中国还是个新名词,不过这确实不是为民第一次做这种事了。
我记得前几年文协要成立一个基金会,找为民来化缘,他不仅自己捐了十几万,还跑到香江去找那帮富商去募集了几百万港元,为了这件事,他还帮人筹拍了一部电视剧。
对了,就是我们去香江访问那一年。”
说到这里,石铁生叹道:“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达则兼济天下,说的就是为民这种人。”
克里斯蒂安·萨蒙听完翻译的话,脸上露出钦佩之色,“他的作为值得称颂和被人铭记!”
“他是注定留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人,做好事的这些名声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
克里斯蒂安·萨蒙不禁回想了他访问林为民时的经过,在谈到某一些问题的时候,他偶尔会觉得林为民是在说大话,按照石铁生的话,林为民一直在践行他的话。
想着想着,克里斯蒂安·萨蒙的心里却又蒙上了一层问号。
难道他,就没有缺点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