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颜令宾提议要题跋,杜如晦这才将视线转移到肖像图的文字上。
《赠颜令宾》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他细细将诗词吟读了几遍,越是推敲,越是吃惊。
这首诗初读并不会觉得很惊艳,但是如果细细的品味,就会被带入到那朦胧唯美的意境之中。
置身于短短二十八个字所描绘的情景,再细细的欣赏画中的人物。
白云、鲜花用于赞美画中人的容貌,瑶台仙境、群山云雾也用来衬托画中人的气质,诗画交融,如果不是颜令宾此刻就在眼前,定会觉得这画上的人物就是仙子下凡。
诗中的两个“想”字,用得也是非常之精妙,站在不同的视角能想象出多重的含义。
杜如晦反反复复的诵读了十几遍,这才难掩激动的询问王通:“这诗乃李陌所作?”
“不错。”王通捋了捋胡须,肯定到。
“原以为贤侄只是治县有方,不曾想诗画功底竟也这般深厚,某佩服。”杜如晦终于是被李陌的文采所折服了,由衷的赞扬到,顺便还不忘了用贤侄这个称呼来套起了近乎。
“老杜过奖了,妙手偶得,不值一提。”李陌尴尬的笑了笑。
他只是个文抄公,要是真有诗仙的大才就好了。
“某提议,既然李陌有这妙笔生花般的文采,就由他先来题跋吧。”杜如晦提议。
“老杜你这不是折煞小子呢,王老先生在呢,我怎么好意思。”李陌谦虚的回应,不谦虚不行啊,人家是真才实学,自己只是以记忆力见长而已。
“老夫提议,既然这幅画是出自令宾之手,就由令宾先题跋吧。”王通居然也推拖了一下。
“那小女子便却之不恭了,权当是为各位抛砖引玉了。”
颜令宾说完也不再客套,提笔在画作的一角写了两行字。
《早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此诗乃是出自前朝的谢燮,谢侍郎之手,令宾甚是喜欢,既是题跋,也是与诸位共赏。”颜令宾放下笔解释,还特意眉目传情的瞧了李陌一眼。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她是借着先人的诗和梅花暗有所指:她自己这朵花已经提前开放了,希望某些人能注意到,并且好好欣赏。
李陌自是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又怕自己是对号入座,自作多情,所以只是浅浅的笑了一下,没做更多表示。
“令宾小娘子风华绝代,情真意切,老夫甚是欣赏,承蒙不弃,老头子也赋诗一首,为你助兴吧。”王通现在对颜令宾可是疼爱有加,大有收其做关门弟子的意思。
可别小瞧这弟子的身份,朝堂中多位重臣可全都是自己的师兄,也包括眼前的蔡国公杜如晦。
看到王老先生要亲自为自己题跋,颜令宾自是很开心,亲手递上毛笔,还帮着研墨。
《春日看梅》
“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王通洒脱的用楷体在颜令宾的诗词旁边又写上了自己的作品。
大师就是大师,单看其书法就够让人细品一番了,其字迹,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气势奔放,有疏有密。
再看这首诗作,借着梅花表达自己对教化万民的情怀,大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那种胸襟。
李陌观后也是暗暗的佩服,有王老爷子在,真是太平乡民之福啊。
杜如晦则是一副又欣赏又羡慕的神情,先生的亲笔题跋,那是何等的珍贵,自己都没有,要是能求得一副作品,还不得让自己那帮师兄弟羡慕死。
“多谢先生赐字,令宾受宠若惊,如先生不弃,令宾愿常伴左右,助先生著书立说、教化于民。”
颜令宾是发自内心的敬重王通,她也很喜欢眼前助教的新身份。
“令宾小娘子不用妄自菲薄,老头子有你相助也是福气。”王通乐呵呵的说着,转手将毛笔递给了李陌,连商量的意思都没有。
那意思很明确,要你写,你就写。
“既如此,那小子便却之不恭了。”李陌接过笔,在王通的诗旁边写到:
《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原本是为下册的《语文》所准备,今日恰好应景,便拿出来与诸位分享一下,还请多多指正。”
李陌借机将自己正在酝酿下册书卷的事说了出来,免得老被老王催更。
细细品味了几遍李陌的新作,颜令宾也是欢喜非常,这首诗虽不像第一首写的那么露骨、肉麻,但观其意境还是颇具风骨的。
“诗是有几分傲骨,人也像诗般争气就好了。”王通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把李陌的性子刻画的入木三分。
“至于吗,不就是欠你两本书吗,嘴跟长了刀子似的。”李陌暗暗的不平。
“贤侄不必介怀,先生也是怒其不争,希望你能勤奋上进。”杜如晦显然是很了解自己先生的个性,小声的宽慰李陌。
“多谢老杜,该你了。”李陌将手里的笔递向杜如晦。
“老夫一介商贾,哪儿懂什么诗词,何况有几位的大作在前,老夫写什么都是狗尾续貂,反而破坏了这幅杰作。”
杜如晦醉心于朝政,诗画本不是他的擅长。
“观贤侄文采,可谓是妙笔生花,浑然天成。”
“今日汾水河畔意犹未尽,不如贤侄以这汾水为题,抒发一下太平治理之道如何?”杜如晦存心再考校一番李陌的治县之道,于是当场出了命题。
“老杜你这个市井汉,挖坑害我。”李陌暗自咒骂了一句。
他哪儿会写什么命题作文,还是诗词版的。
“今日的题目还是以咏梅为主,咱不能喧宾夺主,扫了令宾姑娘的兴致,这咏梅的诗,小子倒是还能做几首。”李陌赶紧借着颜令宾做挡箭牌。
“无妨,李陌,你就为杜叔父做首诗又何妨?”颜令宾居然也趁机起哄。
李陌一看是躲不过去了,于是低头沉思起来。
“有了。”片刻之后,李陌眼前一亮。
要说别的命题,李陌肯定是答不上来的,不过这汾河命题还真难不住他。
之前在后世的时候,他有去过晋西旅游,当时有首诗恰好是和李二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关的,于是李陌便当场记了下来,直到现在也印象颇深。
想到这里,李陌抽出一张信纸,唰唰的写了起来。
《水》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沉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这首诗写出,在场的人诵读了几遍,全都是心悦诚服。
PS:感谢书友清歌70、小明1805送上的好多张推荐票。
感谢米斯特拉苏投的好多张推荐票,这章为你加更。写的犯困,明日再修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