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点时间考虑一下。”
“没问题。”
留了自己的名片,乔尔礼貌离开。
他看好《杀手悲歌》的市场前景,黑色幽默小众却从不缺票房,有一批忠实影迷就好这一口。
但他不认为全新人阵容,拍的粗糙的《杀手悲歌》会票房大爆,所以不会失礼的追着不放、非买不可。
啪~
会议室门打开,来自迪士尼-试金石电影公司的看片组离开。
李普西看着他们的背影,将自己陷进沙发上。
酒店的沙发质量不错,对脖子和腰都有支撑。
李普西全身都松弛下来,闭上眼睛,能量都供给给大脑,高速思考着未来计划。
刚刚面对乔尔的买断要求,李普西没有直接拒绝。
这不是他打算甩开那些发行商,自己抱着电影胶片去找院线谈合作。
他履历是很丰富。
南加大出身、拍了几部短片、创作了几个口水歌、发表了几篇短片小说、还是优秀影评人......他的履历可谓秒杀了90%的菜鸟导演。
但这些对电影市场用处太少。
没有一部成功的电影长片。
名气基础也没有。
怎么说服院线合作?
靠电影质量?
有一定可能,但不多。
院线股权清晰,比极端保守的好莱坞巨头要好,但也一样追逐利益,也一样倾向于低风险的项目。
如果愿意让利,再精准选择目标市场投放,凭借《杀手悲歌》的质量,小规模发行不是问题。
在多个剧组打杂,最高做到过助理导演的李普西,很清楚具体流程。
只制作十几个拷贝,最大限度压缩胶片成本,几千美刀就能搞定。
找个助手,两个人开着车,带着宣传物料,放完一个城市就跑下一个城市,在每个州轮流播放,节省宣传成本。
如果在小州的票房够高,那就往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跑。
在几十周的超长线放映,慢慢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
这就是过去那些B级片的传统发行模式。
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全国同步上映,是70年代《大白鲨》、《星球大战》等商业巨制创新出来。
B级片使用的传统发行,目标市场选那些比较老的电影院、深夜院线、艺术影院、乡下小镇的电影院、汽车影院等。
这条赛道上最顶端的就是罗杰·科尔曼。
一生拍摄、制作了几百部电影,只赔过一部的B级片之王。
李普西有把握复刻罗杰·科尔曼的路子。
但问题在于,这需要消耗多少时间?
手底下没有熟练工,只能自己一个一个区域跑。
他精力无限,累不累不重要。
主要是全美跑就别想干别的事情了。
而且院线票房回款也是问题。
通常在电影上映前至少3个月,发行商便会与放映商协定好相关的事宜,包括上映的日期和时间段,要上映的场次,提供的座位数量,票房分配的比例等。
就算这些略过,院线分账通常也要1~3个月。
他还是个菜鸟,没有大公司背景,院线大概率还会再拖个一两个月。
哪怕只有100万美刀,合理的拖一两个月,利息钱都能买一辆新车。
这么一算,至少要耗个大半年时间。
要是票房大爆还好。
要只是票房小赚,投入那么多时间成本,性价比就有些太低......
上辈子摸爬打滚的经验,让李普西不再天真。
李普西不认为自己是穿越者就理所当然能够成功,改良后的《杀手悲歌》能逆天的全美票房过亿......很难的啦。
电影原票房是两百多万。
他自己估算,全方面加强过后,保守一点,全美票房应该能到1000万左右。
刨除宣发成本和院线分成,自己跑发行,花个大半年时间,应该能挣个400万左右。
换其他人肯定愿意这么干。
李普西却清楚这是个争分夺秒的时代。
对他来说,时间更重要。
有这大半年时间,他能赚到远比400万多更多的钱。
直接买断最快速拿到钱,然后立马投入新项目,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拒绝,但也不直接答应。”
李普西睁开眼:“要卖也要卖出个好价格。”
起码拉美版权要握在手里面。
西语配乐、南美风格。
《杀手悲歌》在拉美市场能赚更多钱。
北美买断,票房证道,然后把版权卖出高价......
李普西有了决断,就知道该怎么做。
他翻出了那些电影买手的名片。
最上面就是那位来自米拉麦克斯影业的比尔。
李普西拿起电话正要拨通,拨到一半按停。
“好歹是LSP公司的一把手,得有排面。”
主要是谈判也需要一层缓冲。
这就像演员让经纪人去谈片酬一样。
经纪人谈的撕破脸,也不影响双方关系。
李普西没有经纪人,也不打算找。
虽然现在还是小工作室,看着跟空壳公司似的,但李普西还是打算做大做强,这就要成立个专门负责这一块的部门。
“谈判口才好,可以挖过来的......”
李普西脑海浮现许多名字。
转了一圈,忽然锁定了一个名字:布兰登。
华纳出版部门的核心成员。
时代和华纳即将合并,出版业务臃肿势必要精简。
前段时间对方还说自己马上要被裁掉。
虽然是玩出版界的,但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推销产品。
请来了布兰登,《杀手悲歌》的周边畅销书计划也能启动。
一举多得!
李普西当即把电话打了过去。
嘟嘟了几声,话筒传来疲惫的声音:“喂?”
“是我,李普西。”
李普西说道:“布兰登,你最近怎么样?”
布兰登声音苦涩:“马上要被调到海外。”
“升职了啊。”
“狗屎!这就是在逼我自己辞职!”
布兰登深吸口气:“抱歉,我最近状态不好。”
“能理解。”
李普西太熟悉这套路。
裁员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为了省钱,就会用调岗降薪、加重KPI考核、挤兑孤立等方式变相逼迫员工自己辞职。
这样的软裁员,职场并不鲜见。
但李普西没想到布兰登这样的华纳老员工也会遇到。
他忽然想到了乔尔礼貌、冰冷的话,感慨一句:“这就是现实啊。”
布兰登不想要聊这些,转移了话题:“听起来你也有烦恼?”
“我第一部电影长片拍好了,很受欢迎。”
“受欢迎还烦恼,被发行商压价格了?”
“yeah。”
“这很正常。”
布兰登说道:“出版界对菜鸟作家的第一份合同也会压价格,等你成功过了,第二份合同就会好很多。”
“我知道,但就是不爽。”
李普西忽然说:“伙计,不如你辞职跟我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