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626章 圣明天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6章 圣明天子

第626章 圣明天子

太学。

驸马都尉郭献卿,刚刚完成了今天的功课,恭恭敬敬的将自己的功课,送到了那位当今官家亲自指定教导他的老学究手中。

那位严肃的老学究,在认真的看完了他的功课后,淡淡的嗯了一声,道:“善!”

“驸马经义、文章皆有进益,实乃国家之幸也。”

郭献卿如今再也没有昔日的纨绔模样。

他身上的儒者气息也渐渐的多了起来,闻言,便拜道:“多赖老师教导,吾方有今日。”

老学究满意的捋了捋胡须,便对郭献卿道:“驸马今日可自由活动矣!”

郭献卿闻言,内心狂喜,但表面上还是强装着淡定,拜道:“唯!”

等那老学究离开,郭献卿就长舒一口气,拍了拍胸膛:“总算是熬下来了!”

他慢悠悠的将自己的笔墨纸砚,都收了起来。

然后,拿起扫帚,打算去院子里打扫一下。

是的!

现在的郭献卿,已经学会了自力更生。

至少他会自己烧水,自己沐浴,自己梳妆,自己打扫卫生。

与旧年的他,可谓有天壤之别。

于是,不但身体变好了,人也精神了。

冀国大长公主都说他如今与过去相比,已是‘焕然一新’,对太学充满感激。

只有郭献卿自己知道,他是不敢不‘焕然一新’的。

因为就在他隔壁,有着一位难友——故宰相吴充之子、王安石之婿吴安持。

自从吴安持来到这里,和他作伴后,郭献卿就被吓坏了。

他害怕自己落得和吴安持一个下场!

吴安持如今的下场,让他每每想及都是毛骨悚然。

先是被送到太学,强迫接受‘圣人经义再教育、再熏陶’。

然后反手就是一巴掌扇过来,吴家所有人都被其牵连,仕途受到影响,该改官的改不了,改注阙的注不了阙。

吏部和都堂,拿着吴家人当蹴鞠,你一脚我一脚,踢来踢去。

直到,吴家人同意了一系列堪称耻辱的条件。

吴安持与王氏和离、送还王氏嫁妆,甚至还被逼着将吴安持与王氏女所生的儿子,也送去江宁。

吏部的王子韶和都堂的某位执政,才停止了对吴家的刁难。

妻离子散!

吴安持的教训,不可谓不震怖。

对郭献卿的震慑作用,更是无比强大!

于是,每当郭献卿想要耍他驸马都尉的脾气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吴安持,想起王诜。

整个人立刻就老实了。

一下子就能吃苦了,也能学习了,还会反思了。

过去的跋扈、奢靡和放荡,也一下子不见了。

人也变得通情达理了。

当郭献卿走到院子里,拿着扫帚,开始清扫院子时,在他隔壁的院子里,隔着院墙,吴安持的声音传了过来:“驸马今日的功课做完了?”

郭献卿嗯了一声,拿着扫帚,开始打扫。

“驸马千金之子,何必每日打扫庭院?等那太学来人做便是了。”吴安持依旧和往常一样,说着这些劝说郭献卿摆烂的话。

但郭献卿充耳不闻,只在心中想着:“吾可不像汝!”

吴安持已经和王安石的女儿和离。

连两人所生的孩子,也送去了江宁,搞不好将来人家可能改个王姓,从外孙变成孙子,彻底和吴家切割。

就连吴家人,好像都已经放弃了吴安持。

都快一个月了,还没有人来看望他。

而他呢?

他可还有着大好的未来和前程。

而且,郭献卿知道,自己离出去已经不远了。

因为,他的妻子,冀国大长公主在上个月怀孕了。

他将有第二个儿子了!

怎么可能陪着吴安持一起摆烂?

郭献卿已立志学周处!

争取成为大宋浪子回头的代表,也成为圣人经义无所不能,可以教化人心的象征。

吴安持见郭献卿不理会自己,就自顾自的在那里笑了起来,笑着笑着,他就抽噎起来。

郭献卿听着,放下自己手中的扫帚,慢慢的走到院墙边。

他的眼睛看了看在院子门口,值守着的那个老剩军,发现对方正趴在案台上,呼呼大睡,似乎已喝醉了。

于是,他大起胆子来,隔着院墙主动安慰起吴安持:“吴兄,恕我说句不大好听的话,您要再这样下去,我恐将来有不忍言之事!”

什么不忍言之事?

自是赐死,然后报一个意外病死,搞不好还会像王诜一样,连祖坟都进不了,只能在外面当一个孤魂野鬼。

吴安持听着,止住哭声,道:“我又能如何?”

妻子和离了,儿子也去了江宁。

曾经的妾室,一个个连人影都没有。

他的兄弟们,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被送到太学这么久,也就老母亲来看过两次。

至于那些曾经与他称兄道弟的人,除了文及甫、司马康外,都视他如瘟疫,避之唯恐不及!

人生如此,吴安持岂能不悲凉?

“您至少应该振作起来……”郭献卿说道:“只有振作起来才有机会。”

郭献卿说到这里,本想提及江宁的那位。

可话到嘴边,被他咽了回去。

他已不是当初的那个他了。

吴安持呵呵的笑了两声,对郭献卿的话不以为然。

他知道的,自己已经彻底失败了。

作为丈夫,他被妻子强行和离,作为父亲,他的儿子跟着妻子去了江宁,作为士大夫,他被当今天子亲口指斥为‘自弃圣人仁恕之教,不恤百姓疾苦’,作为官员,他数次为朝廷贬斥……

他彻底失败了!

所以,他也就摆烂了。

正在此时,太学里,忽然爆发出一阵阵剧烈的欢呼声。

紧接着,郭献卿和吴安持都听到了,从太学的斋舍方向,传来了无数学子的‘万岁’之声。

“发生了什么事情?”郭献卿和吴安持都好奇了起来。

郭献卿更是动起了心思,他从院子里,找来一架梯子,爬到院墙上,远眺着太学斋舍方向。

就见着那些斋舍内的太学生们,成群结队的走出来。

就连太学的教授、讲书、博士们,也都出现在人群中,但没有组织这些太学生。

相反,他们加入了太学生的队伍。

“万岁!”

“圣天子临朝,国家幸甚!”

“今逢明主,吾辈之幸也!”

郭献卿远远的看着,就见整个太学瞬间就变得人头涌动。

上舍、内舍、外舍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

郭献卿估计,大约整个太学的太学生们,都已经出来了。

这可是足足两千四百人!

而且这些太学生们是来自天下州郡地方的!

不止如此这些人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有支持拥护新党、新学的,也有支持拥护旧党、祖宗之法的。

平素这些人在太学内部,一直在辩经。

经常辩着辩着,就开始人身攻击,甚至拳脚相加。

像现在这般,不分地域、派系,所有太学生齐聚一堂,互相欢呼、雀跃,口称万岁,拜颂圣天子的。

郭献卿还是第一次遇到。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郭献卿想着。

正好此时,郭献卿看到了,那位刚刚离开的老学究的身影,复又出现在了他的视线内。

他赶紧从梯子上下去,重新拿起扫帚,开始打扫院子。

老学究却是一脸兴奋的走了回来,见到郭献卿,他先是一礼,道:“驸马果已受圣天子感化矣!”

郭献卿连忙放下扫帚,躬身道:“不敢!”

“当今官家待我恩重如山,再造之恩,实难报偿,唯衔草结环,使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永忠官家,方能偿报官家恩典于万一!”

在太学已差不多一年了。

郭献卿已完全服气,也彻底认清楚了自己的形状。

尤其是在有吴安持的对比后,他知道那位官家是真的对他手下留情,高抬贵手了。

不然,完全可以按照吴安持的剧本给他走一遍。

强令和离,废黜他的驸马都尉身份,再给郭家施压,迫使郭家放弃他,这又不难,而且已经有王诜的先例了。

他郭献卿的家族,还不如王诜家族呢!

至少王诜是太祖功臣王全斌之后,而他的先祖在太祖、太宗时名声不彰。

只是侥幸靠着有个女儿曾是真庙皇后而已。

偏那位皇后,还死的早,且没有留下子嗣。

老实说,郭家传到他这一代,还能不能继续富贵下去,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老学究却是非常兴奋,对郭献卿道:“驸马可听到太学之中,诸生的欢呼雀跃了?”

郭献卿点点头。

老学究拉着他的手,坐到院子里,脸色兴奋,带着亢奋的心情,说道:“就在一个时辰前,当今天子巡视绫锦院,揪出了绫锦院内官吏舞弊案!”

“官家更金口玉言,与左右言:今之诸司,已到了不得不刮骨疗毒的时候了!”

“又言:况圣人之教,受大者不得取小,肉食者不可与下民争利!”

“更言:当今天下,诚如司马文正公所言……”

“官府所得太多,小民所得太少!”

“圣天子!诚可谓圣天子矣!”

“三代之治,不敢期望,与成康比肩,中兴大宋,却是指日可待啊!”

老学究是标准的儒生,一辈子都浸淫在学术上。

而如今的大宋学风,以复古为旗,主张回到春秋战国,以圣人真意为基础。

自然,对这样的事情,是既激动又兴奋。

郭献卿听着,却张大了嘴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今天子……

他会说这样的话?

郭献卿想起了去年,这位陛下那些别致又新颖的催债手段。

怎么看,他都不像是这样的人啊!

当时的气氛,郭献卿作为当事人,可是记得非常清楚的。

为了让勋贵外戚们还钱,这位陛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直接就将包括徐国公张耆家族在内的好几个勋贵家族祭了旗。

全家家产抄没,还编管了十几个人。

更把他这个驸马姑祖父给送到了太学,接受圣人熏陶,进行再教化、再改造了。

在那场风波里,郭献卿记得,有一个姓张的勋贵,仅仅是因为欠了市易务不到一千贯钱没有及时归还,就被其直接抄没家产,本人贬为房州团练副使,编管居住。

现在……

官家来这一出?

郭献卿本能的缩了缩脖子,感觉背后凉梭梭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吃过那位陛下的苦头,领教过对方的厉害。

还是因为他知晓,历代赵官家们的性子。

一个个都是嗜财如命的主!

哪怕是那位以仁厚著称的仁庙皇帝也不例外!

这么多年了,这一代代官家下来。

诸司场务、散落在天下州郡的监当官们,在外面是个什么模样?什么情形?谁不知道!

有司横征暴敛,监官吃拿卡要。

内臣们疯狂敛财,外戚们见着好处就要往自己兜里揣。

为什么没有人管?

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这些人,这些皇室派出去的监当官们,无论是文臣还是武臣,不管是内臣还是外戚勋贵。

他们都是奉旨捞钱!

而且,都有着KPI在逼着他们,在所在之地,拼尽一切的敲骨吸髓,以便完成官家们派下来的任务。

当然了,这些家伙在外面,在完成了官家们的任务的同时,也会趁机将钱往自己口袋里揣。

而官家们对此是熟视无睹,甚至是故意放纵、偏袒的。

这么多年来,御史台的乌鸦们,怼天怼地。

但很少有人敢弹劾那些代表赵官家们在外面捞钱的监当官。

原因很简单——

乌鸦骂阉竖祸国,外戚跋扈,勋贵无能,赵官家们也就笑笑,可乌鸦要敢骂到诸司场坊上面,那就不好意思了。

因为赵官家会认定你在骂他!

而且他确定自己已经掌握证据!

赵官家可不会惯着这等乱臣贼子!

于是,这只乌鸦这辈子都得在偏远军州待着了。

就像是现在正在南平军的山沟沟里看食铁兽龇牙的王岩叟以及在施州的群山里的孙升那样。

赵官家们,对于怎么利用乌鸦,如何驾驭乌鸦,可是经验丰富的很的。

当今也不像是学艺不精的样子!

其编管刘挚、贬王岩叟、孙升,手段熟练,技巧娴熟。

连郭献卿的妻子冀国大长公主来看他的时候,都曾感慨过:“母妃与我言,当今天子,真天生天子!祖宗以来无有出其右者!”

这就说明,他不仅仅在外廷,就轻驾熟,搞不好就算是内廷,也被他搓成了清一色。

皇城司、通见司、御药院等关键部门,都已在其手中了!

所以……

“官家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郭献卿沉默了。

但在老学究面前,他却是张口就来:“果是圣天子矣!”

“天下之幸也!”

郭献卿已经知道,外面的太学生们为什么这么激动的原因了。

诸司场务,被历代官家,搞得遍地都是。

比如说,现在皇室的贡茶,就是在福建的建州的北苑茶园里产出的。

也比如说,皇家所用的绸缎,特别是上等的丝帛原料,都是从成都那边的蚕农手里搞来的。

皇室专门派了人,在成都府,主掌桑蚕茶马等事。

现在在成都的,好像就是从当朝皇太后身边出去的内臣。

此外,各地矿冶、矿坑也都有监当官。

州郡的主要集市、市场,也有着赵官家们派出去的大臣盯着收税。

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

偏赵官家们,还喜欢下场做生意,先帝甚至直接用市易务下场,强买强卖。

地方上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当朝官家却主动将炮口对准了自己。

还说要刮骨疗毒,要用圣人之法,不与下民争利。

这样的表态,听在这些来自天下州郡的太学生们耳中,是何等的激励,又是何等的圣明之言啊?!

郭献卿换位思考,感觉自己若是太学生们,也会高兴到发疯!

可问题是……

当朝官家是这样让利于民的人吗?

郭献卿总觉得不靠谱!

(本章完)

pt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