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红楼读书郎阅读> 第八章因材施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因材施教

能遇见王先明这样的师长,陈恒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也许一般人会嫌弃王先明是个老童生,他自己都屡次科举不中,又能教出什么好东西呢?但事情不是这样看的,王先明今年四十有九,早就弃了继续科考的念头,正是专心扑在教书育人上。

不像那些又要一边教书,自己又要一边准备继续科举的秀才公,说是教人,也全是填鸭式教学,学没学会全在弟子个人。

再加上王先明年轻时,拜在老丈人门下学习,也开拓了一些眼界。文章的好坏,他能勉强评个一二。四书五经的经义,他也能说个三四。

三十多年持续不断的求学生涯,让王先明深切的明白科举这条路上的弯路、错处。可惜他醒悟的太迟,一个人最好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过了时间点,再读书,也只是为了追寻人生的答案。

现在这些东西,都将化为养分,浇灌在陈恒这株幼苗上。就像四书里,世人多从《大学》开始读,可王先明认为还是要从《论语》开始。

他是这样给陈恒解释的:若把《大学》《中庸》比作撑天的高山,那《论语》就是承载他们的大地。一开始就去爬山,固然能人开拓眼界,打开大门。

但《论语》才是决定你这座高山能有多高,是一览众山小的绝峰五岳,还是平地起丘陵的夜郎自大。

只有把根基打深打厚,让自己领悟其中精妙,你的高山才能不断拔高,直至拨云见月,俯视天下。到时候山虽高,你也锻炼好脚力,爬起来反而更事半功倍。

“那《孟子》呢?”陈恒询问。

王先明摇头晃脑,道:“他是从高山上流下的一抹清泉,等你到达山巅,就可站在它的源头,顺流而下,乘风一夜至江河,岂不快哉。所以我们要将《孟子》放在最后读。”

陈恒明白了,便把心思一股脑扑在《论语》上,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分神。

也是托一对一教学的好处,王先明总能将教授其他人的时间,用在给陈恒讲解经义上,把知识掰碎了喂给他。一個教的细,一个学得快,进度自然飞快。

早上的经义课过后,下午的时间依旧是书法,时下科场流行的是馆阁体,因其一目了然,行迹规整,大雍立朝以来很受考官们的喜欢。

可王先明还是坚持让陈恒从楷书开始练起,虽然楷书投入时间大,见效慢。但只要练成,以后其他书法都能触类旁通,写起来也是轻而易举。

等到这节课结束,一天的学习还会剩下半个时辰左右。这段时间,两人一般拿来闲谈。王先明会讲一些自己遇到或看到的事情,比如科场轶事,当朝局势。

这是陈恒为数不多了解外界的机会,所以他总会在这段时间化作好奇宝宝,问东问西。王先明把他当成自家孩子,两人关上门说话,自然也不会太拘束。

…………

…………

这一日,两师生上完一天的课,相互坐着闲聊。两人正说到金陵有个书生,在考秀才时,因文中用到李唐之事来举例,被考官罢黜的事情。

“还能这样的吗?”陈恒眨眨眼,不知这好好的李唐,犯了大雍朝什么忌讳。

“你说当今圣上登基,为何选用武定为年号。”王先明卖了个乖,见着陈恒想不出来,才解释道:“如今太上皇还住在宫中呢。”

陈恒恍然大悟,好似发现什么大秘密般,张嘴就要吐出:“莫非是玄……”

“嘘,噤声。”王先明轻拍陈恒的小脑袋,又开起玩笑,“你现在可知,为师为何让你没事就把孝经拿出来读一读。当今朝廷,最是看重孝治。”

“始作俑者,亦惧后者。”陈恒深以为然的点头。

王先明发出大笑,他喜欢就喜欢这孩子身上的机灵劲。凡事一点就透,让他教起来也十分痛快。

“那你说说从年号上还看出什么?”王先明端起茶杯,继续发散着陈恒的思维。他既把陈恒收为弟子,自然不希望教出一个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迂腐书生。

四书五经谁不会背,真正决定陈恒出路的,是那些触类旁通的东西。

陈恒苦思良久,才尝试着开口:“用武是因为陛下懂兵法,擅军事。用定,是想成为一代雄主?”

陈恒话音刚落,王先明端茶的手都停在半空,看着他许久才道:“后生可畏啊,为师想明白这个道理时,都过了而立之年。”

“之前为师科举一再失败,还常怪罪于考官的有眼无珠,喜好不同。”王先明摇头感叹,“如今再想想,太上皇在位时,年岁渐长,喜爱的是歌舞盛世之文,为师才华不足,文章中的遣词难有新意,一再吃亏。等到新皇登基,为师还在这条路上埋头苦走,蹉跎岁月,不明君意,又怎么能高中。”

“那你再想想,武定这个年号过后,圣上会选用什么样的年号。”

“大概是文一类的。”

“为何?”王先明很感兴趣的问道。

“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文功武治,方是盛世。重武抑文,重文抑武,都是乱世之举。”知道是跟自家夫子说话,陈恒的言语不免奔放些。

王先明点点头,叮嘱道:“除非高中进士,此类话不可对外人说。”

“是,夫子。”

陈恒明白老师的深意,自然不会反驳。

“如今已是武定十年,且看着吧,看看你的猜测准不准。”

“若是不准呢?”陈恒不免好奇老师的话外之音。

“那就罚你抄三遍四书五经。”王先明笑得十分得意。

“是。”陈恒面露苦色,他没有问猜中的奖励,老师都没主动提,那自然是没有,问了也白问嘛。

往后的日子里,陈恒继续保持这样的节奏,早上读书,下午习字,一日不敢松懈。如此半年多后,陈恒便将四书背的滚瓜烂熟。

到此,陈恒就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从五经中选一个作为自己的本经,同时再王先明的要求下,也要开始读司马相如、韩愈、三苏等文豪的文章。

这些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文人,他们的遣词之妙,文章之盛都是经过考验。常把他们的文章拿出来读,能培养自己下笔时的语境和立意。

为了给陈恒弄到这些文章教材,每过十五日轮到休息时,王先明都得乘坐村中的牛车赶去县里的书局购买。这钱,可不是老陈家出,而是王先明自己掏腰包。

也别以为它们便宜,花不了几个钱。就拿陈恒之前读的书籍来说,一本字数不多《三字经》,就要一千文。像是四书五经之类,版面好的,或是加上先贤注解的,更能开价到三两以上,这还只是一本。

再回头看看老陈家几口人,辛苦一年才有个二十多两,这里面是不算一家人吃喝、交税赋的情况。

王先明对陈恒的照顾之情,可见一斑。

这一日,刚好休沐。

陈恒在自家休息,趁着放假帮家人做点农活。王先明则早早搭上村里的牛车,准备去取之前定下的书籍。

也就在今日,一辆马车来到山溪村,车上下来一个清瘦的文人,在村人的指引下,来到王先明家门前。

那文人站在门口打量许久,才出声引出主人。等到柳氏走到门口,看清来人后,先惊后喜道:“林秀才!怎么是你?”

“哈哈哈。”文人开怀大笑,洋洋得意道:“可不就是我嘛,师姐。”

“伱怎么来了?我听爹爹说你一直在京城。”

“哈哈哈,师姐,你好没道理。久别重逢,你就不准备让我先进门喝杯茶水吗?”

“你看我,快进来,快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