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李靖 李绩进京!
贞观元年末尾所发生的波折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便是突厥的入寇。
如果是让李建成或者李渊来应付的话,或许会有所困难,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极其值得担忧的事情。
因为他和突厥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对颉利可汗其人和突厥其部族,再清楚不过。
正如洛苏在草原上就做出的判断一样,李世民认为冬突厥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是“突厥,戎狄也,其不类故鲜卑夏化,有先匈奴之状,目光短浅,喜爱财货,而无长久之计,我以小利贿其首,以威严摄其魄,其必畏缩而退。”
从战略上,李世民是看不上突厥颉利可汗的,他认为突厥远远不如当年汉化的鲜卑强大,只不过和当初的匈奴一样而已,再加上颉利可汗不是英主,所以大唐可以等待。
事实果然如同他所预料的,颉利可汗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大唐已经不同于过往,依旧用曾经的态度来对待大唐,给大唐休养生息的时间。
李世民仅仅用金银布帛就让突厥退兵,殊不知对现在的大唐,最重要的东西只有粮食。
至于金银布帛这种只能让个人享受的东西,“先在突厥汗廷中待几年,不日必将取回。”
话这么说,李世民当然不是精神胜利法,他转过头来就开始练兵,要报仇雪恨。
他甚至直接在皇城中练兵,乃至于亲自进入士卒中。
要知道宫廷里面一向是不让带兵器进入的,但现在光明正大的在殿前习练兵戈和箭矢,李世民亲自教授士卒射箭,至于洛玄夜、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这些十二卫大军统领,更是出入军中。
自然有宰相劝谏,但李世民直接毫不在意的说道:“朕诚心待诸将士,诸将士又怎么会伤害朕呢?”
在李世民的以身作则以及不遗余力的耻辱宣传下,再加上从武德后期开始,大唐就有意识的一直不曾有大的战争,国中士卒和百姓的厌战情绪渐渐消失,士卒的情绪渐渐变得高涨起来。
商议军事政策的会议上,李世民很是开怀的感慨道:“朕还记得武德年间,突厥入侵,朕率领大唐军队出征的时候,士气极其低落,我大唐的勇士都不想打仗,就连奖赏都不能让他们激动,远不复我大唐开国时的英勇,现在,朕终于再次见到了当初那种昂扬的精神。”
厌战情绪是一种非常容易产生的情绪,尤其是在没有一种崇高信仰和足够物质保障的情况下,对于士卒和军属,都是一种折磨。
因为人不是机器,几年乃至于十年把一个人扔在荒无人烟的荒郊野岭,睁开眼就是厮杀,闭上眼就要担心敌军的夜袭,那种精神压力是极其大的。
尤其是,这些士卒会思考,我的家人在老家会不会因为男人不在家,而遭受欺负呢?
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极多!
大唐也不例外。
大唐沿袭府兵制度,左右麒麟、青龙、朱雀、玄武、白虎、苍老这十二卫,分管数百个折冲府。
不打仗的情况下,府兵每年轮番到京师宿卫,称为上番。
来长安宿卫的频率,距离长安百里外的折冲府,五个月到长安宿卫一个月。
五百里外,每七个月到长安宿卫一个月。
千里外,每八个月到长安宿卫一个月。
二千里外,每十八个月,即一年半,到长安宿卫两个月。
从这个距离和时间上,实际上就非常能够看出一些问题,洛苏在降世后,就研究过这种当世通行的兵制。
他的评价是——一种只能在中原使用的缺陷极大的军制。
这种府兵制度最大的缺陷甚至不是需要大量无主的土地,因为对皇室来说,拿到足够的土地并不难。
而是另外一种根本克复不了的困难。
这种困难暂且按下不表,当初大唐能这么顺利的打下天下,和大量分布在河东、关中和陇西的折冲府是分不开关系的。
关陇二开帝业也不是随便说说。
但就是这些人,疲惫了,当初打的仗太多,导致府兵出现了厌战情绪。
当初姬昭东征也遇到过这种问题,邦周的士卒都不想打了,精神上已经痛苦到了极点,最后姬昭只能撤回镐京。
休养生息,不仅仅是恢复实力,积累国家底蕴,修补这些人的心灵,让好战之风重燃,同样极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大唐军方第一号人物,洛玄夜向李世民建议道:“陛下,臣认为现在是时候,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回长安述职了。”
洛玄夜话一出口,殿中先是安静了一瞬,转而议论纷纷,但没有人表示反对。
见状,李世民略一沉吟,缓缓点头,的确是该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回长安了。
从李世民继位开始,到现在已经一年的时间过去,这些出镇外州的军事总管,有许多都还没有进京拜见新天子。
因为李世民不允许,就连登基大典,李世民也没让他们回来,只让派遣了使者前来,这对于贞观新朝,自然不算是一件健康的生态。
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惴惴不安。
尤其是洛玄夜的情况摆在众人面前!
洛玄夜可是岭南道行军大总管,广州刺史,距离长安有几千里,这么远的距离,天子都要等他回去,其他人没有被叫,赤裸裸的说明在天子的心里不是自己人。
等到诸将都被加官进爵,就连姑苏郡王洛景成都被加了食邑,吴国夫人改封楚国夫人,至少说明天子对二人简在帝心。
那些就连登基都没资格回去的,前后都没有被天子注意到的人,地位到底如何,那便不必说了。
在这其中,实际上有两个人非常出乎群臣意料,那就是李靖和李绩。
这两个人都不是秦王府嫡系,但在大唐军方的地位却不低,尤其是李靖,和河间王李孝恭,一起主导了大唐南方的统一战争,在现在的大唐军方中,不算李世民,地位能排在前三。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佬,根据玄武门后传出来的消息,天子甚至都没有给他写信拉拢!
李绩同样如此!
二人手握重兵,镇守在长安北方,但当初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却不拉拢。
这是一个相当耐人寻味的信号,在那种关键的时刻,李靖和李绩手中的兵,二人对于李世民的支持,任谁来看都非常的重要,但李世民却没有拉拢。
这只有一种解释,天子认为这两个人不可信,所以才会故意忽略。
李世民即位后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仅登基大典没有让二人前来,就连兵部述职都不让二人回来,只是下诏安抚,让他们防备突厥。
李世民的这种表现,直接将二人吓个半死,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得罪天子到了这种地步。
但实际上,李世民为何会如此呢?
他从来没有在正式场合说过,只在一次只有李世民、长孙皇后、洛玄夜、李秀宁的家宴上,提起李靖时,偶然说过一次。
“青阳你曾经说李靖可用不可亲,现在朕深以为然,你、敬德、叔宝、知节都是我的旧识,我以诚相待即可。
这李靖啊,要敲打敲打才好用,父皇说的对,对他使功不如使过,让他感激不如让他害怕,要让他知道,生死予夺,雷霆雨露,都在朕的一念之间。
造反他是不敢的,朕也不怕,把他晾在河东,让他心中畏惧,以后就会诚谨的做事了。”
李世民的成长太快了,他的帝王术讲究的就是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面对自己人,他走堂皇大道,不搞那些小手段,面对难以收服的外人,他也懂得用萝卜加大棒,不求忠诚,只要能按照既定的计划走就行。
洛玄夜现在提出让李靖和李绩进京,也是觉得差不多了,晾李靖的时间足够了,现在该是给李靖甜头的时候。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这一手很管用,李靖的心理变化,在这一年中,可谓激烈。
尤其是贞观元年后期,他越来越焦急,不明白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他人生中第一次后悔自己为什么不站队李世民。
终于,召各地总管和都督进京的诏书下来,李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结束了折磨。
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能接受,只要别在让他受现在的这种折磨就可以。
非李世民嫡系,又有资格出镇外地的其实并不算多。
毕竟那一句开国元勋尽在秦王府,不是乱说的,这些出镇的不是宗王,就是李绩和李靖这种大唐开国最重要的功臣。
在进入长安后,李靖第一时间去拜访李孝恭,但是李孝恭却闭门谢客,只给他传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宗王不便见大将。”
只能说,真不愧是除了李世民外,李唐宗室中的第一功臣,现在也是亲王之下第一人,就这份觉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李靖和李孝恭共同主导了平定南方的战争,相处可谓愉快,但李孝恭本身就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中立,导致进不了贞观朝的核心圈子。
作为尚书省的兵部尚书,天下的军事主管,他甚至不知道李世民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的事。
这让李孝恭很是胆寒,现在自然不愿意再和李靖有什么过深的牵扯。
和李靖的遭遇不同,李绩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和瓦岗寨当初的那些老友,搭上了关系,已经升任左青龙卫大将军的秦叔宝和左朱雀卫大将军的程知节,走到了武将的尽头,下一步就是以武将的身份拜相,要么就是再加大总管衔。
但现在除了周郡王一个左右麒麟卫大总管,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十二卫大总管,他们心知肚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又是漫长的等待,最后来到长安的是,苏州刺史、楚国夫人洛玄镜,苏州都督、姑苏郡王洛景成,江南道行台编制已经被撤掉,现在夫妻二人把持着原先江东吴国旧地的事务。 ……
等到这些人到齐之后,便一齐被召进宫中,按照爵位、官职的高低入座,不多时,李世民和洛玄夜便联袂而至,龙行虎步。
洛玄夜直接坐在左手第一的位置,环视殿中诸将,在大唐,能坐在洛玄夜前面的臣子,只有齐王李玄霸,其他人都要朝后排,包括河间王李孝恭。
李靖坐在一个中流的位置,他地位不低,但相比于殿中这些人,不算高。
这不是宴会,自然没有轻歌曼舞,只有沉重的鼓声和钟声在敲响,群臣在洛玄夜的率领下,齐齐拜倒,“天子万安,天子万福。”
李世民朗声笑道:“诸卿安。”
群臣落座,李世民便开门见山道:“朕即位以来,直到今日,终于能见得诸位爱卿容颜,朕心甚慰啊。
此番召集诸卿,想必原因都是很清楚的,突厥炽盛,侵我大唐,朕用金钱布帛换回了当初被掳掠走的子女,但这依旧是大唐的耻辱,朕是一定要雪耻的,将诸位都召集回来,是要听听诸位爱卿,现在麾下到底都是什么情况,可否能战,又有什么想法。
朕现在身为天子,是不能轻易再亲自上战场杀敌了。
等到时机成熟,朕便从诸卿中,择取一人,为行军大总管,负责对外战事。”
天子在诸将面前,公开表示要择取行军大总管,这可是一件大事,众人都自动将周郡王洛玄夜排除掉了,这位官职太高,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出征,否则真的如果得胜的话,那甚至都不知道该封赏什么。
洛玄夜不由自主的瞟了一眼李靖,他是和李世民一起进来的,很多人没往深处想,刚才他和李世民间发生了一场非常简短的如同闲聊一样的对话。
当时宦官来向李世民汇报那些都督以及总管都已经进了殿中,李世民和洛玄夜聊起这些人时,不由自主的聊起了李靖。
李世民便问道:“青阳,你觉得这李靖要不要重用,重用到程度比较合适。”
洛玄夜不假思索的道:“当然要重用,李靖的能力,卓然于如今诸将之上,他的能力是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大唐的未来,不能缺少李靖。
至于重用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陛下以及那时的天下了,重用和重赏也不同,臣的建议是别升官太快,否则还没等用几次,就用不了了,那可就不妙了。”
李世民一听,顿时听出了弦外之音,洛玄夜这是在说自己,现在上不了战场,他笑道:“青阳,你这是还想要上战场?
那可不行啊,你是朕的御用大将,朕不出征,你就在长安陪着朕好了。
况且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对姐姐、对君成、对太子,都不是什么好事,你的作用,现在不在战场上啊,我大唐文臣可能少,但猛将如云,青阳伱就安心待在长安吧。”
洛玄夜点点头,李世民说的他都懂,他是太子太师,太子太保,洛君成又是东宫伴读,他是太子的定海神针,是李世民给他自己和太子间加的保险,也是皇后眼中能保证太子地位的关键人物,他的确是不能出现什么意外,而刀剑无眼的战场,恰恰就是最常出现意外的地方。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他也不能轻易的踏上战场。
各地军事主官一个个向李世民汇报着自己本地的事务,这些事务大致上,都曾经向尚书省汇报过,但皇帝问起,自然要再挑选其中重点,再讲一遍。
轮到李靖的时候,李世民突然问道:“李卿面对在突厥的第一线,可有什么对突厥的见解吗?”
李靖顿时心中凛然,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前途所在了,取得皇帝的信任很难,那唯一所能够依凭的就是自己这一身出类拔萃的能力。
当今皇帝就连太子党都能够重用,不说有多么的推心置腹,但绝对是够信任的,那自己这个中立的人,在朝廷中占据高位不成问题!
心中念头百转千回,李靖站在殿中朗声道:“启禀陛下,臣的确是对突厥有些自己的看法。
从汉朝以来,草原便一直都是我中原的心腹大患,如同野草一般,杀之不尽,除之不绝,历朝历代对草原的各种战法,大同小异,基本上便是乘着草原刚刚熬过冬天,马正瘦弱的时候去进攻。
这固然是大道,但臣以为,这却并不能快速的解决突厥,事实上,战胜一个敌人最迅速的手段,就是让敌人内部乱起来。
再坚固的堡垒,只要内部一乱,就土崩瓦解,当初汉朝强盛,在孝宣皇帝时,将匈奴除名,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让其他胡人部落守边。
翦灭突厥是同样的道理,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众所周知一向不和,很可能爆发内乱,当初隋朝的时候,就是利用突厥中的不和,将其分裂,进而让突厥臣服。
臣以为,仅仅让突厥臣服是不够的,我大唐完全可以乘着突厥分裂的时候,一举剿灭其部,至于如何让突厥分裂,那就需要朝廷衮衮诸公,想出一个不逊色于隋朝分裂突厥的大计了。”
从这一番话中,就能够看出李靖这个人,是典型的谋战派思路,和李世民不是一个路数,李世民微微感慨道:“李卿所言,颇有些类似于韩武穆,凡战以谋为先,如果日后征讨突厥,朕需要的想必就是这样的统帅吧。”
李靖闻言大喜,这是不是一种暗示,甚至可以说是明示。
谁知道李世民转过头去就对李孝恭说道:“河间王,身为我李唐宗室中的翘楚,你要努力啊,朕那里有一册韩武穆的兵法,赠于你,你要好好研习。”
李孝恭没想到这都能有自己的事,但还是立刻抱拳惊喜道:“臣谨记,这便回去研习韩武穆的兵法。”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向众人说道:“诸将都要努力,自古以来,朕不曾听闻过,北方有强敌,而能够天下太平的。
如今我大唐局限在中原,还达不到汉朝的强盛,翦除突厥的威胁,就是第一步,朕心中有大志,需要诸卿一起努力。”
……
东宫的大门被涂抹成了红色,上面镶嵌着铜钉,略有些锈迹斑斑的感觉,给人一种经历风雨的沧桑,短短十年,这座宫殿就换了三任主人,的确是颇为不凡。
步入东宫之内,庭院深深,主殿砖瓦铺就,檐角飞翘,宛如展翅欲飞的巨龙,阳光洒落其上,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殿中雕梁画栋,气势颇为不凡,在日光的投射下,光影斑驳,韵味无穷。
“太子哥哥!”
一道带着稚气的娇嫩声音从殿外传来,而后是一串略有些凌乱的脚步声,长乐公主在前面跑,她穿着一件紫色的锦袍,只露出一张充满稚气的小脸,眉目如画一般,很是可爱。
在长乐公主身后,则是几名宫女,一步不离的跟着,生怕这位极其受到皇帝宠爱的公主受伤。
殿中正响着朗朗的读书声,现在是太子李承干读书的时间,李世民对他的教育极其上心,给他派的老师,都是富有盛名的人物,其中还包括那些来自番邦的老师,来给李承干长见识。
李承干坐在殿中就听到了殿外的声音,他立刻和旁边的洛君成挤眉弄眼道:“君成,赌一下,长乐是来找孤的,还是找你的?
就赌一文钱。
孤猜是找你的。”
洛君成有些无语,这太子不就是想坑他一文钱,他明明可以直接要,却还要和我打一个赌。
说罢李承干也不等洛君成答应,立刻起身来到偏殿门前,长乐一见李承干,顿时更是笑意盈盈的娇声道:“太子哥哥,给你问安。”
李承干闻言笑道:“长乐,你是来找亲哥哥的,还是来找你表哥的。
找你表哥的话,今日他有事,没有来东宫。”
啊?
长乐公主还不懂得掩盖自己的情绪,当即就有些失落,但还是很有礼貌的认真说道:“长乐是来看太子哥哥的,不是来找表哥的。”
李承干见到长乐公主脸上完全不掩饰的失落,忍不住笑着逗她道:“这样啊,我刚才好像记错了,洛君成就在殿中,不过你既然不是来找他的,那我们就去殿外院中吧。”
啊?
长乐公主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深深地欺骗,小嘴一咧就要哭给李承干看,让他被父皇揍。
李承干有些傻眼,不是,我就逗逗你啊,洛君成从殿中走出,微微招呼道:“臣问公主安。”
长乐立刻表演了一个大变脸,几乎在瞬间将哭腔收回去,然后将李承干拨开,抱住洛君成的胳膊,皱皱琼鼻做个鬼脸道:“太子哥哥太坏了,只知道逗我,还是表哥对我好,表哥比太子哥哥好。”
李承干闻言顿时没好气的对洛君成道:“君成,这女生外向原来是从这么小就开始的吗?
这还没嫁过去呢,就已经开始向着你家说话了。
看来要尽快把这小丫头嫁过去了,否则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埋怨我欺负她呢。”
对这两兄妹之间的闹腾,洛君成已经相当习惯了,李世民和长孙氏就三个孩子,长子李承干和次子李泰,以及长乐公主李丽质。
对这唯一一个嫡亲的妹妹,李承干自然是非常的疼爱。
洛君成摸摸李丽质的小脑袋,她比李承干和洛君成小两岁,还没有发育,完全是个孩子一样。
长乐公主颇为享受洛君成的抚摸,她喜欢待在洛君成身边,因为洛君成总是很温柔的对待她,而且知道她喜欢什么,并且愿意陪着她去做。
三人笑闹过后就都走进殿中,李丽质自然也读书,她很是聪明,翻看着二人读的书就笑着说道:“太子哥哥,表哥,我要向父皇说,来东宫跟着你们读书。”
公主跟着太子读书?
李承干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但转而又一想,有什么不可能呢?
洛君成的母亲,他的嫡亲姑姑,位同三公的正一品镇国平阳长公主,曾经高居宰相之位,现在也是大唐四大都督之一,几乎全天下所有女性的偶像。
李丽质下一句话说的就是,“我要成为姑姑那样的人,太子哥哥可以给大唐效力,表哥也要做官,我也要给大唐出力。”
她明明还是个孩子,声音中还带着稚嫩,但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能让人感受到她的认真和真诚。
李承干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连洛君成也被震惊,没想到长乐公主这小小的身躯里面,竟然有这么强的精神力量。
这时殿外传来一道笑声,既而是一道爽朗的声音,“不愧是朕的女儿,果然是有志向,朕很是欣慰啊。”
父皇!
这声音一出现,殿中众人就都知道是谁来了。
李承干、长乐公主和洛君成三人连忙往殿外走去,宫娥和宦官已经跪伏在地上。
迎面而来的是李世民。
在李世民身边的则是,洛君成的父亲,洛玄夜,此刻亦笑意盈盈的望着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