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内心觉得很是委屈,她就是按照她个人的理解,当然,这个理解可能很不专业,质疑了这名所谓重点网络作家十八个问题。
虽然问的问题,在网络作家回答后,她本人都觉得问的很荒唐,也不清楚,自己是在什么心理下,才问出那样的问题。
但网络作家回复了你董啸,你转给我一个人,就是了,你还转发那么多人干吗?关键还转发给了田新和孟郁两位老总。这不显得我柳燕,不学无术,什么也不懂了吗?
那我还怎么当你董啸的领导,当这个扬江中文网的一把手。
你董啸,实在太过分了。
可她却没有想到过,自董啸入职,开始签约作品,她就质疑不断,似乎感觉上,董啸每引入任何一部网络小说,都合伙跟作者私拿多少钱似的?而且,她时不时把这种潜语言说给董啸听,而且,最要命的是,任何一部作品,她都不断质疑董啸引入的质量问题。
并且,这半年以来,几乎要命到,周周在询问,“董啸,为什么这部影视版权卖不出去?”
几乎完全不顾行业规律,以及作品刚刚引入不到三个月的现实情况了。
而最后给董啸的一击,正是那个董啸加肖冰组队,柳燕、于亮加方世振组队,大辩论引入的内容,到底合格不合格,好不好,让田新总当裁判的动议。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董啸还继续小绵羊,那董啸,绝对不比爆发,活得更好,而只是死的更惨。
在这样的想法下,董啸,就把那十八个类似“我从来没见过,哪个电影电视剧的男主角,会有两个人,这个作品,男主角却是两个。”的柳燕提问及作者解答,给公开化了。
这个公开化,彻底激怒了柳燕,也把她完全不懂网络文学的情况,揭了个底朝天。
所以,她是真怒了。
……
如果说,之前跟董啸的冲突,柳燕只局限在对业务权利的控制,以及柳燕本身对网络文学业务的不了解,那现在,这种冲突,已经突破了这种极限,并且呈现出公开化的趋势。
柳燕当然是资深的职业经理人,已经年逾四十过三的她,不要说当董啸的姐,就是当妈,也说得过去了。虽然是多年的职场副职高管经验,但也足以让她驾驭扬江中文网这家几十人的公司。
扬江传媒在丹阳的办公中心,主要集中着两家出版单位、一家影视创投公司和扬江中文网四家。柳燕就是扬江中文网的负责人,四家扬江传媒的子公司,独立经营独立办公,但又有一定的交集。
但柳燕没有想到的是,原为她心有成竹的事情,却没那么简单。她的主要能力,在公司管理、内控、媒体资源以及有限的商务拓展上。但扬江中文网的核心业务,却是网络文学,以及围绕网络文学的数字阅读、出版、影视改编权、听书等等,她完全没熟悉,没接触过的事物。
虽然柳燕不至于头大,但新入这个行业,那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学起来,了解起来的。关键是,她已经错过了学习的年龄,四十有三有她,要真的重新从事一个新行业,那真需要两三年的路要走,何况还是网络文学这个最新前沿的行业。
虽然董啸来之前,她已经在扬江中文网作为总负责人半年,董啸来后,也已过去快要整九个月了。但柳燕,对于网络文学及环网络文学因子,还是处于明白、知晓,甚至能够讲一讲,谈一谈,制定一下计划的地步,但一落到实际执行,她就茫然无助了。
尤其是对于网络小说质量、作家级别和价格上,她完全不清楚,她也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跟网络文学行业不下三十多号人聊天、沟通,甚至不断向对方提出她自己都觉得荒唐的问题。可这也真是她成长的必然途径。她倒是很想向董啸直接询问这些问题,但她必须要在自己下属面前维护自己的形象,所以,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一圈询问下来,混杂而模棱两可的信息,反而让她更是纠结。无非是,看质量、字数和作家级别啦,什么样价格的作品都有了,你要说一千两千的,有;但上不封顶,几千万元的也大有人在。网络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因人因作品而完全相异的定价过程。
这样的情况,更加深了柳燕对董啸及编辑部团队的疑虑。这样的过程中,柳燕其实是犯了管理学的大忌,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编辑部引入作品的工作,任何人做,都有着被怀疑的可能。但想起来复杂,做起来却也简单,加强管理监控,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如果严重,直接报警,甚至起诉,都是最直接的处理和威慑手段。
但柳燕舍本而逐末,前期,她还会考虑到,引入的作品,在作家作者知名度、之前作品创作情况、实际签约作品情况、网络文学当前市场行情等综合情况,对董啸以及编辑部团队引入的作品,认为公允,只是在影视改编权输出上,她比较不满。
这时的不满,也仅停留在心底,因为她也清楚,作品引入并创作完本后,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卖出去影视版权,这是比较通常的情况,而且,这也只是少部分作品的幸运;而对于大部分作品,都没有卖出改编权的可能。
就算是少部分作品,一年内,甚至更短时间,就卖出去,那绝对是爆款中的爆款了。虽然,她很期待爆款,但爆款,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但随着年底,特别是2014年春节的接近,虽然这些作品已经在市场宣传、数字阅读上经受住了考验,但柳燕面临的营业额压力逐渐加大,在影视改编权输出无果的情况下,于亮又多次表示,自己和团队已经尽全力进行了沟通和推进,但就是没有影视公司感兴趣。柳燕又逐渐开始转向怀疑是不是重点作品质量不够,网络作家级别不够。
于是,才有了柳燕一次又一次质疑董啸和编辑团队引入重点作品质量不好的情况,甚至一部一部作品挑问题,说缺点,乃至不断的要求暂停引入作品。
最后,那一封十八个问题的邮件,却成了矛盾爆发的最终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