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官阅读> 6.弊政依如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弊政依如故

于是高岳让身边的支使,负责给钱于这群占地为王的兵痞。

过船钱,是按船只数量和载重量计算的,千斛和五百斛的价钱并不相同;岸边的神威骑兵虽然不乘船,但要按照马匹数量,一样收“过疋钱”。

除此外,还有一次性的“垺程钱”。

这样七七八八,居然要交百贯上下的过路费。

于是高岳行营上下全都怒形于色,胸中都按捺着股腌臜气,可汲公说要稳重,便根本无处发泄。

收到钱,那打首的紫衫二品勋官才往山岗后打了个唿哨。

一会儿后,许许多多衣衫褴褛赤着脚的干瘦男人,像是从田野和灌木中钻出来似的,其中有头发花白的,有浑身上下只有几片麻布遮体的,佝偻着背,挽着纤绳,在那群兵卒的呵斥驱赶下,连滚带爬地往岸边上来,想必即是所谓的纤户了。

立在甲板上的高岳,看到此情景,也不由得觉得心酸。

最先头陷于河砂的船只,在无数纤绳的牵拉来,开始缓缓移动起来......

接下来近二十里,都是纤夫牵着一艘艘船过去的,直到船只重新能吃水正常为止。

进入埇桥巡院前,高岳让手下多给这群纤夫每人百文钱。

纤夫们跪在地上,是千恩万谢,在他们将钱往腰绳里别时,下船至岸休息的高岳抓住其中位老者的手,便告诉他:“回去前,你等把钱集中埋于一处,待后再起来分掉。”

这老者一听,就明白高岳和其他官员不同,知道他们领了钱后会被那群戍卒盘剥,便肃然起敬,忙不迭对高岳作揖。

“老丈不需多礼,只问你,为何朝廷已飞了堂牒,废漕运沿河的埭塘,那这群戍卒还这样无法无天,宋州当地县令便不管吗?”

“不瞒明公,堂牒在咱们这里就是废纸啊!那县令就是屯守当地的军将,还是以前的发运使(窦参差纲法下,各方镇自设的负责漕运的使职),他放纵卒子来这里断流收过船钱,还夺水立水硙来盘剥四周百姓。而我们这些贫人,虽然明面上不是什么纤户,但境遇却被以前更惨了,不但被这些卒子强拽来拉纤,还不算完役,回家后还要应付差科杂役,真的是妻离子散,生不如死......”说完,那老者忍受不住,在高岳面前哀哭起来。

入泗州夏丘处,汴水渐渐开阔,船头推开波浪,飞溅起阵阵洁白的水花,风帆上许多飞鸟盘旋,沿路的村镇墟市也愈发繁盛,可立在船首的高岳衣袂翻飞,却心事重重。

“晏师当初行两千里漕运时,曾写信于元载,里面谈及漕运的四大弊病。而后晏师一一将其解决,可谁料不过二十年,弊病却复故如旧,又要我来加以解决,若我再死,那可能真的是人亡政息......若不是我亲眼所见,又怎么知在汴宋宣武镇这种军政不分的地方,中书门下废除纤户这样事,出发点是好的,可最终却加重了他们的灾难......为了摆脱这种可怕无奈的循环,也许我要看得更远些,做得更彻底些。这,想必也是晏师要于我归程里,在三门峡和我相会时,所要询问的吧,到时候我又会给他什么样的答案呢?”

船快要出夏丘时,西面野地里忽然出现一拨兵马,为首的将军望见高岳的船只和旌旗,便立即翻身下马,大呼到:“汲公,我是徐濠泗牙门将王智兴,汲公还能记得我否?”

原来是张建封麾下的王智兴(字匡谏),这位可是能十天内跑完三千里的狠人,当初安乐川会战时,皇帝正是派他来让高岳退军的。

原本,李师古和朝廷关系紧张时,王智兴接受了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的指令,镇守于滕、丰、沛数县地带,而今淄青已恭顺朝廷,得知高岳过境,出镇淮南,便急忙领二百骑兵来扈卫,途中王智兴嫌弃马匹跑得太慢,恨不得抛下其他人,自己先狂奔到汴水处来。

“匡谏!”故人重逢,自然格外热情。

高岳索性又舍船上岸,骑马和王智兴并行,询问了许多淮南、徐泗地方的军情政情,而王智兴也代表徐濠泗节度使张建封献上对朝廷的忠诚。两人直走到了临淮,也即是汴水入淮水处,自此便是淮南镇的辖境,王智兴才依依不舍与高岳分别。

在当地巡院中,高岳换乘了更大更阔的船只,而不是汴水里所行的平底船,更类似于海船,桅杆上有前后数面大帆,沿淮水往东顺风而行,好不便捷,几乎一日一夜,即抵达楚州山阳渎。

山阳渎,即邗沟,是连接淮水和长江的漕渠。

从山阳渎入邗沟后,第一站即楚州的宝应巡院。

也正是在此院中,淮南方镇的军府人员密密麻麻立了一地,前来迎接新的节度使。

淮南这是仍然是朝廷重点控制的雄镇,所以州县地区的官长是朝廷直接委派,而镇将们又分散驻屯个要害地点,故而能前来相迎高岳的,便只有军府里的僚佐了。

高岳这次领镇,并非像传统敕令幕府般,幕主在朝中征辟官僚随行,而后再到地方,他说此次“某以中书侍郎兼领淮南、淮南西道(淮西)两镇,只因军情紧迫,原淮南地的军府僚佐,一无所改”,所以此次高岳没带掌书记,没带行军司马,没带都押衙,只是将原本在兴元、凤翔所组建的部分三衙人员重新辟来,除此外还带了几位支使官,负责沿途的会计而已。

“幕府是为战争而临时增设的机构,以前需要的是通晓词章的文士,负责文书交接,但现在不同,需要的是专门的技术官,如炮铳、会计、牧马、筹算等人才。”高岳便是这样认为的。

不过到了宝应院后,高岳才看到,淮南此镇,机构并不简单。

但见足有百余绯衣青衫的官员,分成了三队而立。

其中一队,排在最前的便是原淮南节度使杜亚下的幕僚顾秀,他后面的全是“淮南军府僚佐”;

中间一队,则是隶属于度支司巡院系统的,以扬子院留后王海朝为首,身后满是留后、巡院和分巡院的官员;

那边一队,却是隶属于盐铁转运司的,以寿庐院知院孟仲阳为首,身后全是该院的官员。

从寿庐迢迢跑到楚州宝应来,这孟仲阳为了见我一面,还挺辛苦的,高岳暗忖道。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