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伦康的事情说得差不多了,话题自然也就延展开来。
“孙妍还在驿城?”沙正阳随口问起。
“嗯,还在驿城,她干得不错,很受驿城县委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省里市里对她也很关注,据说她可能会年底就要分管党群工作了,算是进步了一小步吧。”苏伦康笑着道。
“差不多了,分管党群工作她就更不在话下了。”沙正阳也很平静,“跟着沈书记那么些年,早就该操练出来了。”
“唔,我上次和她在一起吃饭也问过她,打算在下边呆多久,感觉她很享受在下边的工作,不太想回省委似的。”苏伦康摩挲着下颌,“她觉得在下边工作更充实,比在上边心情更放松更舒畅。”
“能达到这个状态,说明孙妍是真的成熟了。”沙正阳赞道:“很多人把到基层工作视作鬼途,随时都想着要回去,抱着这种心态,你怎么可能把工作做得好?那你下来锻炼的意义又何在?这种人其实只是冲着去镀金,想要当官,根本不想做实事。”
苏伦康深有同感,现在在秦都除了他算是正式到秦都工作已经不算是下派锻炼外,还有不少到秦都挂职的干部,因为秦都距离汉都比较近啊,市里和区县里边都有,但是普遍反映都不是很好。
只有个别干部算是认认真真沉下心来开展工作的,大部分都成了走读干部,一到星期五下午就看不见人影,星期一也要十一点过才能来,中途也是变着法子回汉都,这类干部让秦都市委市政府也很是头疼。
作为纪高官,苏伦康自然也了解得到这些干部的表现,但是却不好处理。
这些人大多来自省直机关,关系也不在秦都,迟早都要回省里,若是处理重了,影响人家一辈子前途不说,而且也会得罪人家所在的局行部委,日后也对秦都对接工作不利。
可处理轻了,这样的干部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特别是秦都市级机关下派到区县甚至更下边乡镇去锻炼的干部,就更成了一个“鲜活”的“范例”了。
为此苏伦康也专门向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做过建议,要求加强对下派干部的纪律作风建设教育和监督管理,不过效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孙妍现在干得很顺手,我感觉她如果留在区县的话,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苏伦康也斟酌着道:“现在区县这一级女性干部,尤其是出挑的女干部还是比较少的,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一些倾向来看,还是有意要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女性干部的意思,秦都这边也是如此,估计汉都也差不多。”
“那就要看孙妍自己的意思了,她如果会省里,一样不会差,未来再要下来,那层次只会更高,未必会比在下边差啊。”
沙正阳还是觉得孙妍在下边呆个两三年回省里更有发展前景,谁都知道越是在上面获得的机会越多,特别是她这种在下边锻炼过而且获得好评的干部,更容易受到组织的青睐。
“正阳,那可不一定。”苏伦康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孙妍现在在下边一直是担任副职,如果她有机会担任主要领导,特别是有当过县长县高官这样的经历,那再回省里分量都不一样了,甚至适当过渡一下就能往正厅级岗位上走,你应该知道现在从上至下尤其重视在区县担任过主要领导的干部,如果是女性干部,那更不一般。”
苏伦康说的这番话也没错,干过区县一把手的干部的确在独当一面的能力上算是经受过考验的,这样的干部上边用起来更放心,使用上也可以更大胆。
像孙妍这样本身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女性干部,再有基层主官工作的经历,还有在省委工作的背景,真的是很牛,如苏伦康所说的那样,几年之内晋位正厅级领导不是不可能。
见沙正阳没说话了,苏伦康觉得一直把话题放在孙妍身上也不合适,毕竟现在沙正阳也是有家庭的人了,过去的也就过去了,保持一种理性的朋友加同事的关系最合适不过,再多想反而无益。
见苏伦康把话题岔开,沙正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心中感叹了一下,也很自然的配合着不再提孙妍的话题。
苏伦康在中州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对于他来说,这一趟更像是解惑,打开心结。
走的时候心情很好,也和沙正阳约了国庆节回汉都聚一聚,沙正阳自然满口应允。
看到苏伦康能迅速成长起来,沙正阳也从心里为对方高兴,能力不俗,有上进心,也肯努力工作,这样的干部本来也就应该承担起更重要的担子,如果苏伦康真的能去国家发改委造化一番,未来前途肯定会更光明。
**********
比亚迪的项目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签约阶段,季子安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
这是他来中州接手的第一个实实在在的招商引资大项目,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之前这么一两年来,他这个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一直显得有些无所事事,杨天诚的冷淡态度,市政府这边的不和谐,总而言之让他一直感觉到自己在中州圈子里有些格格不入。
所以他一直对杨天诚很不满意,甚至几次在市委常委会上也都含蓄的提出来,当然没啥用处。
再后来,他也曾经主动的参与过一些经济工作,但大头经开区这边薛一行像护崽子的老母鸡一样不让任何人插手,高新区更是被边缘化,其他区县的表现又乏善可陈,所以收效甚微。
一直到沙正阳来,这种局面终于得到了改观。
他当然清楚这个项目交给自己,沙正阳免不了要和杨天诚有些争执,但最终还是落到了自己身上,这让季子安也还是有些触动,再后来,沙正阳和他一番促膝长谈,也让季子安终于勉强接受了沙正阳的一些观点。
沙正阳有一个观点还是让季子安很认可的,那就是对于“三农”工作来说,关键还是农民的问题,而农民目前最现实最客观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解决他们的增收致富问题,甚至增收比致富更重要,毕竟以现有的农民群体,要说全体致富,短时间内肯定不现实,那么解决他们的增收问题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在如何解决广大农民的增收,特别是为他们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增收渠道,季子安和沙正阳也是有一番口舌交锋。
最终季子安不得不承认沙正阳的观点意见更具可操作性,而自己希望从农业板块和多种经营的渠道来拓宽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风险更大,覆盖面也因为不具备普遍性而显得更狭窄。
正因为如此,季子安才愿意全副身心扑到比亚迪这个项目上去。
他也希望用这个项目来证明自己,他季子安不是干不了事情,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现在比亚迪项目进入了最后的签约和落实阶段,而且从电池项目到电子通讯代工的一系列项目,可以说算是大获全胜了。
他季子安终于可以在中州扬眉吐气一回,也可以昂首挺胸的面对任何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季子安还真有些感谢沙正阳,感谢沙正阳给了他这样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
而且同样季子安也感觉到自己以前有些过于理想化了,这样一个项目从头至尾都跟进,中间也经历了种种波折,甚至也曾经到了可能谈不下去的境地,也让他深刻感受到这个经济工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人家来投资建厂是奔着赚钱盈利来的,如果再没有确定的可能性能赚到钱,人家是真的不会被你一些忽悠就能哄骗着砸钱,这些企业老板比任何人都更精明,都更能判断出一个企业一个产品能否赚钱。
但无论如何,这个项目终于谈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招工和培训,然后等到企业建成,就要上岗。
初步预计,比亚迪项目涉及到四五个分项目,包括电池和电子通讯代工,涉及到用工数量可能会陆续突破六千人,这算得上是一个了不得的项目了,或许比不上东方希望集团和通用项目,但是这个项目组的用工数量却称得上是大手笔,而季子安也是最看重这一点的。
“老季,不要只盯着比亚迪项目本身,实际上,你还要看到,随着比亚迪、通用项目在经开区和高新区落地,一系列的相关项目都会陆续迁入,未来带来的直接就业人数可能就会突破两万甚至三万人,那么三万人在这里就业,他们的消费呢?”
沙正阳示意季子安入座,一边让邱觉晓泡茶,“他们一部分可能会拖家带口而来,将来继续发展下去,这可能加起来是一个超过10万人的大群体,直接就业除外,那么他们的生活和消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