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穿着幼军的装束,风尘仆仆,满脸焦急之色,见了狄阳,单膝下跪行礼,道:“标下王正平,见过狄先生。”
来的可是太孙殿下的信使,狄阳不敢托大,连忙上前扶起:“王兄快快请起,身为太孙殿下的信使,万万不可以行此大礼。”
王正平站起来,又道:“标下原先在羽林左卫当值,狄先生是羽林左卫的老长官,受此一拜,理所应当。”
狄阳打量了对方两眼:“王兄弟竟然是从羽林左卫出来的?为何先前似乎没有见过王兄?”
“标下缘浅,进羽林左卫的时候,狄先生已经左迁了,不过羽林左卫中的兄弟,还是常常提到狄先生,狄先生的为人一直为标下所钦佩。”
狄阳没有想到,时隔四年,能又一次见到羽林左卫的兄弟,虽然自己被贬的时候,王正平还没有来,但毕竟是从同一个部队出来的,这让双方都有些激动。
有了这一层身份,让两人天然有一种亲切感。狄阳热情的招呼对方坐下,又拿出自酿的冰镇葡萄汁款待对方。
王正平冒着烈日赶路,一身的暑气,咕嘟嘟喝了两大碗以后,感觉舒爽了许多。
寒暄完了,谈到了正事,王正平眉目间带着丝丝愁苦。
据他所说,太孙殿下带着幼军到了松江府以后,一日都没有休整,当即就派出斥候四下打探倭寇的踪迹。起初几日,整个府境内处处太平,似乎前不久还肆虐不已的倭寇,一下子都不见了。
知府大人还特定前来道贺,说猖獗半年有余的倭寇,原先怎么剿也剿不尽,太孙殿下您一来,倭寇就作鸟兽散了,这是全是由于太孙您的仁德所致啊!
结果马屁拍到了马脚上,被太孙好一通骂。
终于到了第六日,金山卫南汇千户所下辖的川沙堡得来消息,说发现有小股倭寇在此登陆,人数大约在一百人上下。
于是太孙殿下决意率军亲自前往剿匪,星夜兼程的赶到了川沙堡,谁知倭寇早已转移到了别处。然后又循着倭寇留下的踪迹,一路在后面追。
讲到这里,王正平望着狄阳微微皱眉,连忙解释道:“自然也不是一味的强追,太孙殿下撒出几路人马,在倭寇可能转移的地方堵截,把倭寇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然后慢慢的围拢,最终实现关门打狗。”
朱瞻基自幼跟着永乐一块出征,又亲自操练幼军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战役不知参加过多少,绝不是纸上谈兵的李景隆可以相提并论的。
光从他此时对于倭寇的安排来看,一路追击,两面夹防,把倭寇往口袋里面赶,最终实现合围,这是朱瞻基从边军那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什么问题。
狄阳点点头,示意王正平继续往下说。
王正平又道,可谁知口袋还没有合拢,一直有迹可循的倭寇,忽然就没了踪迹,派出斥候四处打探,可根本就见不着人,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太孙殿下一面传令其他几路,迅速合围,一面领着中军继续往前推进。
就在中军快要抵达倭寇消失地点之时,左翼那边传来消息,那股倭寇不知何时摸到了他们后面,发起了突袭。
左军仓促应战,却被这些战法十分古怪的倭寇,冲的七零八落,差点溃散。
辛亏几路大军距离保持比较近,加上倭寇不肯恋战,打完就走了,否则左军可能就要吃大亏。
这一役,左军阵亡七十八人,而倭寇那边,一个人都没有被留下。
太孙殿下震怒不已,下令追击。可倭寇来去无踪,根本找不到人。而且经过左军这次教训,其他几路都怕被突袭,无奈之下,太孙殿下只好下令收缩阵型。
这一下子,口袋阵便不攻自破,合围歼灭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那股子倭寇逃出合围之外,愈发的神出鬼没,不但带着大军兜圈子,还十分嚣张的在四周村落,肆意的烧杀抢掠。
而且这些倭寇,似乎对当地地形的熟悉程度,要比远道而来的幼军还要高。
只有一次,斥候探报,在四十里外发现了倭寇的确切踪迹。太孙殿下怕倭寇又跑了,只带上两百人的精锐,火速前往。
幼军中的将士,在其他卫所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何况从这些精锐中又挑出的两百人?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
本来以为倭寇不过百十人左右,两百个幼军精锐,即便不能将其一鼓歼灭,至少也不会落了下风。
只是没有想到,半道上遇上了以后。这些倭寇倒没有再偷袭,而是摆开了阵型,想要正面较量。
结果这群长着五短身材,留着小胡子,看起来十分不起眼的倭寇,实在是悍勇无匹,而且个个装备精良,所持之的钢刀,锋利异常。
若只是如此的话,幼军也是丝毫不怵的,毕竟幼军也是悍勇无匹,也是装备精良。可最要命的是,这些倭寇战法十分刁钻,阵型也十分的古怪。
他们即便只有百十来人,也要分成一小股一小股的作战。
这些小股倭寇配合十分的娴熟,从四五个方向往幼军冲击,幼军也被迫分成几股来应战,这样一来,我方的阵型就自行瓦解,发挥不出应有的效能。
战局很快就陷入了倭寇最为熟悉的节奏。
幼军这边因为要抽调出一部分来保卫太孙殿下的周全,所以实际人数并不占优。
硬碰硬,刺刀见红的搏杀,很快就见了分晓。在后续的大部队赶来之前,倭寇又老道的从各处退去。
此役,幼军被斩杀一十九人,倭寇被斩杀三人。
若说那次左翼之战,还可以用被突袭来解释。可这一次,倭寇公然和幼军精锐,正面交锋,依然被打的只有招架之力,若不是有后续大部分赶来,伤亡还会继续扩大。
经此之后,随行的几个将军、官员,再也不敢让皇太孙孤军深入了。
于是大军只得又一次聚拢在一次,在后面无奈的追着。然后传谕金山卫、镇海卫各处官兵,向此增兵,围追堵截,想要再次把倭寇围拢起来。
可这件事又谈何容易。
在经历日复一日的跟在后面吃土,偶然发现踪迹却不能轻装迎击,等大军赶上倭寇又早不见了的无奈后。
朱瞻基终于陷入了,那日狄阳所说的,大部队赶不上,小部队打不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