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武神智圣> 第二百零九章 名士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九章 名士之死

南阳,宛城。

“有些事情,自它发生起,结局便已注定。”

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钟会饶有兴致地说道。

“的确,让人很难想象,这场大捷是出自一个少年的手笔。”

钟会的身边,立着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武将,长髯飘飞,虽一身戎装亦不减文士风范。

“征南将军用人不疑,小子已是感激不尽。”钟会朝那中年武将恭敬一揖。

“元常有你这样的子嗣,乃是颍川钟氏之福啊……”

这位中年将领正是如今曹魏的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王昶,字文舒。

作为司马懿的铁杆拥趸,也是司马懿唯一掌控的外方都督,在高平陵事变之后王昶就下定了决心跟着司马懿一条道路走到黑。

毕竟以他和司马懿的关系,恐怕一旦曹爽得势,便会落得个难以善终的下场。

此前他正是受了司马懿的调令,留下侄儿王沈镇守荆州,自己则亲自率军北上,支援洛阳。

但人算不如天算,王昶部队前脚刚走到宛城,便正面遭遇上了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夏侯玄从潼关赶来勤王的大军。

同是外方都督,一个御蜀,一个抗吴。

曾经并肩作战,成掎角之势的战友,如今却因为立场不同,不得不兵戈相向。

不得不说是对曹魏政权的一种讽刺。

就在这时,洛阳方向传来消息,是司马昭亲自带着一个叫钟会的少年赶来宛城带的秘笺——要王昶在宛城下全歼夏侯玄的军队,不得放入洛阳地界。

王昶刚看完信便倒吸了一口凉气。

说实话,他并不太想打这一仗,原因有二:

其一是夏侯玄身份特殊,不仅和司马懿又姻亲关系,还是“四聪八达”的曹魏名士,少有名望,仪表出众,更兼博学多识,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堪称曹魏早期玄学领袖。要与这等名扬天下的人物作战,对王昶个人的名誉损伤极大。

其二是军队数量上有差别,高平陵事变之后,东吴就对襄阳虎视眈眈,为防后方有变,王昶命其侄王沈率领荆州军主力死守襄阳,自己只带领着万余人马北上。夏侯玄则不然,居然撤走了潼关的大量人马,只留下夏侯霸和少数将士守关,却亲率大军向东挺近,军队数量上超过王昶三倍有余。

有此二者,令王昶心中没底,根本不敢想截杀夏侯玄的事,只求能够拖住其脚步就万事大吉了。

但司马昭却摇头否定了王昶的战略,他认为过于消极了。

此行司马昭除了必要的随从之外,唯一多带了的就是一个钟会,但他却自称为王昶带来了十万援军。

于是在司马昭的授意下,钟会提出了他的战略。

王昶有些犹豫,他认为过于卑鄙了,但眼前看司马昭的态度,已能表明太傅对这个钟会的信任。

所以王昶还是点头同意了。

钟会的计划很简单,简单到是个人都能看出这是一条赤裸裸的阳谋。

首先,放弃南阳郡的其他城市,死守宛城。但有一个要求,在撤离前尽量带走官仓里的粮食,带不走的,将官仓焚毁,不留一粒米给夏侯玄。

其次,坚壁清野,不惜将武帝时期在南阳一带的屯田尽数焚毁,将一郡粮食抢收入宛城。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