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晋末凶兽> 第二百六十九章 扩充兵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九章 扩充兵力

“先生此言何意?”张祎急忙问道。

瞧瞧太子,又瞧瞧王卓,二人虽不曾开口,但眼神之中却满是迫切,这一瞬间,孙秀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为司马伦出谋划策时的情景,捋了捋山羊胡,孙秀总算找回昔日的感觉:“殿下以清君侧之名,召集诸王,讨伐贾氏,且不提成败,即便顺利杀回洛阳,最后殿下却置陛下于何地?其余藩王,果真会就此臣服于殿下么?殿下是否有把握震慑诸王?”

孙秀一连几问,愣是将司马橘问得哑口无言。

“镇守各地的藩王,既不缺钱粮,又不缺兵马,最后无论谁掌控中枢,其余藩王,都不可能就此臣服,殿下既无把握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又何必急着出头呢?”孙秀又道。

王卓向来反感这类处处以利益为重的权谋之术,却更倾向于用拳头说话,因此怒斥道:“殿下乃天命所归的太子,乃帝国的合法继任者,殿下不出这个头,谁出这个头?此乃天经地义之事,又岂能以成败论之?”

被王卓吓了一跳,孙秀急忙躬身赔罪道:“还请殿下与虎贲郎恕罪,小人并非不敬,而是在陈述当前的形势,元康初年至今,先有楚王诛杀权臣杨骏、卫瓘,以及汝南王,最终楚王却步了三人之后尘;后有赵王离奇被刺;赵王之后,河间王也急着入主洛阳……众多藩王前仆后继的争夺权利,却是为何?”

张祎脱口问道:“难不成,他们打算问鼎……”

孙秀不置可否。

司马橘忍不住道:“孙先生所言,的确有几分道理,可孤毕竟是当今太子,只要孤活着的一天,又岂容他人觊觎帝位?”

“正因为如此,殿下才更应该审时度势,顾惜自己的万斤之躯,小人依然是那句话,想搬倒贾氏不难,难的是殿下如何接掌中枢的权柄;而此际殿下若是先动,必最先遭受贾氏的反扑,万一有黄雀躲在殿下背后,却该如何是好?依小人之见,殿下一动不如一静,等洛阳乱了,殿下再悄悄回到洛阳,并趁势掌控大局,这才是明智之举!”

“好生生的,洛阳如何会乱?”司马橘问道。

“找出赵王被杀的真相,并公之于众!”孙秀神采奕奕,“敢在城门之外刺杀赵王的人,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小人敢断言,帝都之中,必然隐藏着一股极其强大、且不为人知的势力,若能将那股势力背后的主人找出来,到那时,贾氏岂会坐视不理?”

“先生的意思是……”司马橘似乎明白了什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殿下正是要做那个笑到最后的渔翁!”孙秀一语总结道。

待孙秀离开,司马橘急忙问张祎道:“操之认为孙秀的计策如何?”

“孙秀之谋,非‘毒辣’二字,不足以形容!”张祎道。

“虎贲郎以为呢?”司马橘又问王卓。

“臣更倾向于打出太子旗号,然后联合诸王杀回洛阳!”王卓一字一顿的说道。

“在下倒是觉得孙秀之计或可一试!”顿了顿,张祎继续道:“如今打出太子的旗号倒是畅快,可如此一来,天下将从此陷入战乱;或许的确如孙秀所言,贾氏祸乱朝纲不假,可贾氏的诏令一旦出了洛阳,又有几人愿意听从?先有赵王意图不轨,后有齐王和东海王跃跃欲试,所以孙秀才会说搬倒贾氏并不难,难的是搬倒贾氏之后的权利归属……如今陛下健在,我等名为清君侧,可陛下毕竟还在贾氏的掌握之中;另外,若有那心怀叵测的藩王,欲行黄雀之事,殿下该如何应对?”

王卓原本打算劝太子打出旗号,可话到嘴边却又忍了回去,太子一旦打出旗号,王卓势必要和贾氏决裂,到那时,他极有可能会被家族除名,为此,王卓感到很是为难。

其实司马橘同样不愿和贾氏开战,他好不容易逃离洛阳那座牢笼,况且打仗是要死人的,胜败且难以预料,又哪里有现在这样惬意?

三人最终达成共识,太子派人潜回洛阳,调查司马伦被杀一案的真相,并以此搅动洛阳的局势;

人选除了太子的亲信,在就是孙秀举荐灰鼠手下曾为石崇效力的“思归”死士。

……

在这短短的两月之间,东莞安置的流民,竟然超过三万之数,这比之前预计的两万,整整多出一万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北地的胡乱越发严重,尤其是晋阳周围的匈奴人,已经有了脱离官府掌控的趋势,因此逃难的人越来越多,若非石韬肯接收这些流民,兖州官员真可谓焦头烂额,石韬此举也算帮了羊献荣的外祖父一个大忙。

得知晋阳的局势,石韬不得不临时改变主意,对兖州过来的流民,全都笑纳,虽说压力不小,但一来之前的粮食储备还算充足,除了从官府粮仓低价买来的八千担粮食,抄乌家又得到三千余担,石韬仍不满足,却又从各富户家里买来三千担,加上之前剩下的一千多担,他手里足足有一万五千担粮食,况且秋收将近,凡是租来的土地,今年的收成皆为石韬所有,最重要的一点,贾氏答应将东莞郡今年的税赋全都用于安置流民,所以石韬才敢一口气吃下三万多人。

修房造屋自然用不了三万人,所以开矿和采煤的工作也陆续展开。

三万多人,一共修建了近百座营地,每座营地安置的人数最多不会超过五百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

若将数万人全都集中到一起,万一被有心人利用,很容易引发混乱,而将数万人分置于数十座营地,每座营地只需一两人盯着,便很难引发大的混乱,即便有聚众闹事之徒,游荡在附近的骑兵也会很快赶来。

三万流民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刚刚从晋阳逃出来的难民,所以青壮的比例,较上一批流民多出不少,统计下来,竟有八千之多,如此一来,兵士的来源算是有了着落。

石韬从八千青壮里面挑选出两千身世清白之人,这里所谓的身世清白,是指有父母亲人,或是有相亲邻里能证明其身份的人;

之后,又通过一轮轮的选拔,挑选出有一定骑射基础的青壮两百余人,并补充到部曲里面,部曲的人数一下增加到了三百,这三百部曲,除了日常训练,还会在各个营地轮番巡逻;

而剩下的青壮,其中四百人由庄丁头目黄汉负责训练,并就此成为西郊庄园保安团的一员,其余青壮,则成了石韬这位“团练使”的民团兵士。

另外,眼瞧着石韬大肆招兵买马,刘胤实在眼馋不过,因此每日缠着石韬,要求扩充郡兵,为了不招致他人非议,石韬只同意刘二郎以部曲的名义,又招募了二百青壮,并让他带着人马继续坐镇临朐,临朐是石韬计划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才将刘胤安置于此。

bq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