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最后的藩王阅读> 第五十八章 廷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八章 廷议

今日早朝上一片剑拔弩张,众大臣、言官皆唇枪舌剑,争吵不休,原因就在早朝上崇祯将杨嗣昌的奏折公布出来。当然将奏折中与鞑子议和一条隐去,只留了剿匪方略以及增兵增饷方略。

在剿匪方略上诸人意见不大,毕竟内阁已经商定,早已吩咐过手下的官员,所以这一条很快就过了。

但在增兵增饷问题上却吵翻了天,尤其在增饷上,户部率先不同意,众多言官也纷纷出列表示反对。

此时户部尚书侯恂正出列力争,“陛下,臣坚决反对征收剿饷。如今百姓已身背辽饷,倘若再怔剿饷,百姓如何承担的起。反贼为何会兴起?陕西连年干旱,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过不下去了,今日朝廷强征剿饷,原本就过不下去的百姓,更会揭竿而起,到时不仅无法剿匪,反而会把老百姓全都逼到反贼那边去了。”侯恂完全不顾崇祯的脸色已经铁青,激动的说道。

薛国观早已看不下去,等侯恂说完立马出列反驳道:“陛下,侯大人完全是危言耸听,朝廷加征剿饷只是从原先的一分二厘提高到一分四厘而已,每亩地只增加了区区两厘,就算普通农户有十亩地,每户也只增加两分银子而已。况且陛下早已说过,剿饷只征收一年而已。”

侯恂勃然大怒,斥道:“区区两分银子?万历年间开始加收辽饷,从九厘到现在一分二厘,何曾减过?如果百姓能够承担,又何须冒着被杀头的罪名造反?除了辽饷,百姓身上还有多少苛捐杂税,薛大人有没有算过?陛下,薛国观乃小人,要害我大明亡国,请陛下远离此人。”

“放肆!侯恂,你敢在朕面前口出恶言!”崇祯大怒,站起来吼道。

侯恂丝毫不惧,拱手说道:“陛下,臣肺腑之言,历来加在百姓身上的赋税加起来容易,减去却是万难。百姓身上的负担从来都不是一开始就那么重,而是历年累积而来的,请陛下三思!”

崇祯听到此话,怒气稍减,问道:“依你之见,这军饷如何筹集?”

“回陛下,微臣赞同五省军务总理卢象升的建议,将按亩加派改为因粮,凡缴纳粮税在五两以上的另外加征。如此一来加征的部分不必由贫民承担,而富户因有积蓄,加征的部分也不会影响到生活。”

“陛下,臣反对!”吏部尚书谢陞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豪绅之家良田千顷,贫民之家无立锥之地,按此说法应当朝廷从富户手中收到的赋税多,而从贫户手中收到的赋税少。然而实际呢?朝廷从富户手上收到的赋税少之又少,为何?只因富户通过各种手段将赋税转嫁到贫户身上,朝廷不想办法解决贫富问题,反而寄希望于从富户身上收税,岂不知这些富户有上千种方法将税赋压在贫户身上。侯大人身为户部尚书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温体仁站在百官之首的位置一直听着后面的官员们争吵,脸上始终保持着温和的面容,直到此刻才微微欠身出列,说道:“陛下,臣觉得诸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百姓身上的税赋不是一天就这么多的,实在不应该再增加一笔了。”

“温爱卿,照你来看这笔军饷该从哪里来啊?”

“回陛下,我大明除了田赋,最大的一块收入在盐课,盐课收入占了朝廷收入的一半。依微臣来看,这军饷还得从盐课方面想办法。”

“温大人,盐课每年收入只有两百万两,近些年两淮盐课又多有拖欠,如何再增加?”侯恂转身问道。

“侯大人身为户部尚书,盐课又归户部主管,这盐课拖欠之事,侯大人不自查户部,怎么反倒问起本官来了?”

“这。。。。”侯恂被温体仁的反问噎住了,顿了一下才回道:“两淮盐课自天启年间就开始拖欠,又不是自今日起。户部已经在催促两淮的衙门补交了。”

“陛下,微臣以为,盐课拖欠事关朝廷收入大事,应当派人重新梳理两淮盐课,增加朝廷在这方面的收入。”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大臣们争吵,心中仿佛有一团火,他恨不得站起来将这些人全部赶出去,每人仗责一百棍,可惜他不能这么做,他还要指望这些人来帮他剿匪、驱逐鞑子,可是就凭朝堂上这些人能行吗?

早朝议论了两个时辰最终也没能争论出结果,崇祯怒冲冲的结束早朝,回到养心殿,心情烦闷。正好司礼监已经将昨日大臣们呈上的奏折捡重点的送过来了。

崇祯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打开来,不料没看多久就将奏折摔了出去,喊道:“来人,立即传旨!将侯恂革职查办!”

曹化淳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将奏折捡起来,瞥了一眼奏折却是宋之普弹劾侯恂糜饷误国,将奏折重新摆放到御桌上才退出去传旨。

纪王府上,朱桓和陈其猷正在书房就盐课一事做最后的整理,两人结合历代以来朝廷在梳理盐课上的经验教训,加上朱桓后世看过的晚清时期胡林翼、林则徐、张之洞等人在湖广改革盐政的做法,以及参照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食盐专卖制度,拟定了这份草案。

朱桓自觉已十分详细,现在唯一的关键就在于取得崇祯的同意。

“殿下,臣觉得王爷选择与温体仁合作是在与虎谋皮,此人绝对不值得信任。”陈其猷看着手上的草案劝道。

“本王清楚温体仁不值得信任,不过此事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绝对通过不了。杨嗣昌的回信你也看到了,本王与他相交已久,他还是信不过本王,又不能收买他,也收买不了。朝中唯有温体仁说话分量够,又能收买。”朱桓轻叹了一声说道。

朱桓近日有些郁闷,前往袁州密会杨嗣昌的徐忠已经回来了,捎回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那就是杨嗣昌委婉的拒绝了朱桓提出的接管湖广盐课一事,理由是无先例。

这让朱桓无比郁闷,如果杨嗣昌能够同意,这事就顺利了许多。不过好在杨嗣昌虽然婉拒了朱桓接管盐课一事,但并没有拒绝在湖广设立都转运盐使司一事,这让此事还有一线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