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最后的藩王阅读> 第三十四章 毕方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毕方济

话说朱桓为何会知道澳门存有金尼阁当年带来的七千册书籍呢?这还要从《物理》学刊的筹备说起,宋应星多次向朱桓推荐一些精通西方语言及熟知西方科学的士人时,曾专门介绍过一人,此人名叫王徵,字良甫,陕西泾阳人,当年曾经协助西方传教士邓玉函翻译过一本《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正是这一本《奇器图说》让朱桓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王徵请到荆州来。

此书译成时间在天启七年,是明朝第一部最完备的机械工程学著作。由于当时刻印的册数不多,最完整的刻本保存在紫禁城中,朱桓也无法看到,其余大多由当时参与翻译的士大夫收藏,朱桓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从松江府徐光启的后人那里求得一整套译本。

此书分为:“正用”列学习机械学必修的力学、测量学、数学等七种引目。“引取”列《勾股法义》《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西方译著参考书十八种。“制器器”列度数尺、规矩等测绘工具十九种。“记号”列拉丁字母20、葡文读法之汉字对音。“每所用物名”列梁柱、轴、轮、曲柄、车、索等六十六项。“诸器所用”列器、人、马、风、水、空、重等动力二十九种。“诸器能力”列以小力拉大力、使重者升高等十一项。

当朱桓翻开这本书时激动万分,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当即与宋应星商议今后《物理》学刊的最主要目标就定于向士大夫们普及力学、数学、度量衡等知识,改变当时士大夫普遍将其视之为奇技淫巧的思想。

当得知参与翻译这本书的关键人物王徵尚在人世时,朱桓立即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请他能到荆州来一起参与《物理》学刊的创办。

王徵自从天启四年被罢职之后就一直居住西安城里,当朱桓第一封书信送到之后,王徵很快就给予了答复,不过朱桓接到回信之后却哭笑不得,王徵在回信里首先对纪王殿下能够邀请他创办学刊表示十分感谢,然后详述了当时翻译此书时的一些心得,最后以年老体衰经不起折腾、而且南方阴冷潮湿,恐待不习惯为由婉言拒绝了。

令朱桓哭笑不得的原因就在于这位王徵是个不服老的人。当时宋应星向朱桓介绍此人时曾提起过他五十二岁才受洗入天主教,是明末第一代士大夫身份的天主教徒,而且非常虔诚。他天启二年中进士,天启四年就因事被罢官回西安,此后邀请金尼阁来家中为家人讲解天主教义,并在此时向金尼阁学习了拉丁文。

天启六年王徵进京见到了正在修改历法的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也正是在此时王徵看到了当时金尼阁从西方带来的书籍,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请求一起参与翻译,这时他已经五十六岁,后来崇祯三年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为登莱巡抚时仿铸西洋大炮,王徵当时就是孙元化的得力助手,如此求新求异,可见王徵此人绝不是个服老的人。

朱桓并不气馁又写了一封信,信中表明自己想要将西方的一些著作捡“最切要者”“国家工作之所急需”“最精妙者”翻译过来,希望借此能经世致用,在内忧外患之际能够于国有利。这封信与王徵当时翻译此书时在序言中所表达的愿望是一致的,朱桓希望以此来打动王徵。

不料王徵的第二封回信依然没有答应前来,不过他在信中提了一点,说当时有个传教士金尼阁曾经带了七千册书籍到了澳门,后来金尼阁去北京时只携带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书籍,当时的大学士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从中选择了一部分进行翻译,金尼阁死后剩余的六千多册就一直滞留在澳门。

正是这一条线索让朱桓下定决定要把这六千多册书籍引进来,但此时的澳门在葡萄牙人手中,要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引进来呢?

澳门在1575年成为天主教在远东的第一个教区,负责大明、日本、马来西亚的传教事务,但凡来大明传教的教士必先到澳门熟悉大明的文化,教士在大明传教遇到困难或其他的一些原因,也会返回澳门待命,因此传教士在澳门的影响力非常大。要想将这些书籍引进来就必须通过传教士才行。

当时比较有名的传教士有龙华民、汤若望、毕方济等人,汤若望如今在紫禁城中,深受崇祯的信赖,而龙华民则在山东传教,毕方济在南京,唯有他离得最近。

而且毕方济此时正巧遇到一个大麻烦。毕方济是意大利籍传教士,万历三十八年到澳门,四十一年赴北京,四十四年时因南京教案被逐出北京,但不久之后又偷偷潜回了北京,躲在了徐光启的家中。后来徐光启上疏请求赴朝鲜征兵以讨伐势力日益强大的女真,邀请毕方济一同前往,后被言官阻止,赴朝之行取消。在徐光启的帮助下,万历同意毕方济赴江南传教,此后毕方济大多都在江南一带。

毕方济在南京的传教十分不顺利,此前已经有过两次教难虽然经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多方维护,但此后仍有人不断刁难,使他很难继续在南京传教。

于是朱桓请王徵为他写了一封信送到南京,请毕方济前来荆州传教,由于王徵本人即是天主教徒,欣然替朱桓写了这封信。

不久之后毕方济就回信了,对于朱桓的主动邀请他前来传教十分高兴,此前天主教的传播一直集中在京师、山东、江南以及广东一带,内陆地区还未涉及,因此开拓新的教区对毕方济来说十分重要。

而且毕方济此人与藩王交往密切,他在开封传教时,结交了周王,在洛阳传教时交往了福王及士子朱由崧。甚至去年唐王朱聿键起兵勤王被废之后,他还亲自向崇祯上疏为唐王求情,可见此人交际之广,无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层百姓都伸出了触角,或相接纳,或施恩惠。

所以朱桓选来选去唯有毕方济最合适,五月初徐昌接到命令亲自陪同毕方济来到了荆州纪王府,受到了朱桓的隆重接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