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样想着,看着赌博之风越来越盛的大宋,李小鱼为之惋惜的同时,也是不禁猛地眼前一亮,突然间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浮现。
觉得或许可以借此坑那群文举生一把,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实惠和好处,还能让他们再也不敢瞎逼逼了,一举多得,嘿嘿。
于是心中欢喜之下,他是看着面前那一脸期许看着他的卖橘子的小孩,微微眯起了眼,细细琢磨起来,思考着到底是否可行。
是直把那孩子盯得心中发毛,渐渐有了一丝不妙的感觉浮现。
而不得不说,在此时这个时代,类似小孩这种卖橘子靠抽签的新奇销售方式还有许多。
比如在后世,许多朋友经常看到,在逛商场时,一些商家们为促销商品,会在商场门口设置了一个抽奖转盘,顾客只要购满多少多少钱,便可以凭小票转动转盘开始抽奖。
如果中奖,便能得到一些丰盛的奖品,最次,也能有一些精美的小礼物。
而其实这种转盘游戏、摇奖销售的法子,就是宋朝人玩剩的。
不过在这时,转盘等抽奖之类的销售方式,还并不叫抽奖,而叫作“关扑买卖”,或“扑买”、“扑卖”,有时也直接简称为“扑”或者“博”。
如果大家有机会穿越到宋朝的话可以看到,此时的店铺或商贩,都是很喜欢用关扑的这种游戏来吸引顾客的。
怎么说呢,比如你在市场上看中一样商品的话,像是一斤羊肉,一件衣裳,你可以选择按市价买下来,也可以选择跟店主商定用关扑的方式赌一把,以小博大。
怎么堵呢?
就是掏一点钱参与摇奖,比如100文钱的商品,你掏10文便可以获得一次关扑的机会,你若赢了,商品你拿走;若输了,10文钱归店家。
这便是宋人所说的“关扑买卖”。
大家如果去翻阅宋代的笔记,不管是北宋的《东京梦华录》也好,还是南宋的《武林旧事》、《梦粱录》也好,都会发现,宋朝民间真的非常流行关扑买卖。
不过北宋与南宋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北宋政府是禁赌的,《宋刑统》规定:“诸博戏财物者,各杖一百。”关扑也属于“博戏财物”之列,受到管制。
只是没办法,北宋太富有了,老百姓也太有钱了,所以屡禁不止,即使冒着打屁股罚巨款甚至掉脑袋的风险,都要玩,无比热衷于关扑,不让玩还不干,政府无奈之下,也只能顺应民情,在重大节日放开赌禁。
开禁的节日包括春节,《东京梦华录》说,“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
因此,每至春节,开封府的大街小巷都有商贩关扑年货:“坊巷以食物、动使(日用品)、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
一些热闹的商业街,更是“皆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供人扑买。
逛夜市的女性也喜欢跑到那里看人关扑:“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
元宵节也允许关扑财物,最繁华的东京宣德门外大街,都是关扑买卖的商贩与游人。
年底的冬至佳节,也是“官放关扑”。
此外,每年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宋朝政府都会准时开放皇家园林“金明池”与“玉林苑”,纵市民游玩。
开放期间,皇家园林内也是可以关扑的,就像我们今天在城市公园中看到的热闹场景,宋代池苑内,到处都有商家用彩布围成临时店铺,“铺设珍玉、奇玩、匹帛、动使、茶酒器物”,吸引游人关扑。
游园的市民,也都乐得掏一点钱去博博运气,中了奖则高高兴兴回家,“往往以竹竿挑挂终日关扑所得之物而归”。
到了南宋时,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原来的赌禁之令已经彻底形同虚设,关扑买卖随处可见。
一位南宋人说:“关扑食物,法有禁。惟元正、冬至、寒食三节,开封府出榜放三日,……非如今常得关扑也。”
这“如今常得关扑”几个字,表明关扑买卖已深入南宋市民的日常生活,人人都想着以小博大,随手赌一把,社会风气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所以这也可能是导致它灭亡的一个原因之一。
因为百姓们不在脚踏实地,而变得浮华,虚躁。
像是杭州的夜市,一年四季都有关扑买卖,关扑的小商品包括各类小吃,如糖蜜糕、蜂糖饼、灌藕、炸藕、时新果子、像生花果、红边糍、猪胰胡饼、鱼鲜、猪羊蹄肉。
以及各项小玩意,如细画绢扇、细色纸扇、新窑青器、螺钿玩物、打马象棋、杂彩球、琉璃炮灯、四时玩具;各种服饰,如销金裙、缎背心、缎小儿、销金帽儿、逍遥巾、狼头帽、小头巾、抹头子、花环钗朵、箧儿头、销金帽儿。
还有各式家具,如螺钿交椅、时样漆器、细柳箱、诸般藤作、螺钿投鼓、螺钿鼓架等。
不要问作者菌为什么知晓这么多商品名堂,因为这些名目都是从《梦粱录》与《繁胜录》里抄下来的,稍稍水一下而已,没办法,反正没什么人看,好可怜的QAQ~~~
总之一句话,在这个时代,只要是商品,就可以摆出来扑卖,连女性也很喜欢到市场上随手赌几把,类似于“关扑香囊、画扇、涎花、珠佩”。
宋人说杭州“扑卖盈市”,绝非虚言。
像是宋朝女性爱美,喜欢往头上戴花;宋人也极追求生活情趣,喜欢在家里插束鲜花。
所以连鲜花都可以从市场上扑买,《梦粱录》说,杭州“四时有扑带朵花,亦有卖成窠时花、插瓶把花、柏桂、罗汉叶。春扑带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扑木春花、梅花、瑞香、兰花、水仙花、腊梅花。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用丝绸做成的假花),沿街市吟叫扑卖”。
西湖上还有专供市民与游客博彩的游船,叫作“关扑船”。
《繁胜录》载,“西湖内画船布满,头尾相接,有若浮桥。头船、第二船、第三船、第四船、第五船、槛船、摇船、脚般、瓜皮船、小船自有五百余只”;“关扑船亦不少”。
所以宋人关扑的方式真的是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就跟作者菌之前提到的转盘摇奖差不多。
据宋人曾三异的《因话录》记载,杭州有些商贩就采用转盘摇奖的方式叫卖食品:
京城卖糖的小商贩,制作了一个圆盘,大约三尺见方,上面画有“禽鱼器物之状数百枚,长不过半寸,阔如小指,甚小者只如两豆许。禽之有足,鞋之有带,弓之有弦,纤悉琐细,大略皆如此类”。
又“以针作箭,而别以五色之羽”,招揽市民前来关扑。
什么意思呢?
就是想来关扑的顾客,只要掏一文钱,便可获得往圆盘射一箭的机会。
射箭时,商贩会将圆盘转动起来,以增加射中的难度。
如果顾客能够射中圆盘上画着的图案,便可以得到一份奖品。
如果没有射钱,才可以重新旋盘射箭。
《梦粱录》说,“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关扑各类小商品,其中“有白须老儿看亲箭闹盘卖糖”,说的也应该是转盘射箭的关扑买卖。
看看,这是不是真的很像现在商场为了促销而举行的“转盘中奖”活动呢?
只是因为管制较严,没法射箭了而已,只能转转盘抽奖。
包括当年一个叫周密的家伙,幼年时曾随父亲游京城,也亲眼见过转盘摇奖的关扑游戏。
他在《癸辛杂识·故都戏事》记录说:杭州有一个叫王尹生的艺人,“善端视”,在市井上设了一个“大轮盘,径四五尺,画器物、花鸟、人物凡千余事”。
他的玩法难度更高,“运轮如飞,俾客随意施箭”,而王尹生从旋转如飞的圆盘上,能够一眼看出顾客“第一箭中某物,次中某物,次中某物”。
待转盘停下来,一一验看,果然“与预定无少差”。
而如果他猜错,想来便算输了,要赔给顾客奖品。
顾客也可以掏钱让王尹生自己射箭,要求他必须射中圆盘上的某个图画:“命之以欲中某物,如花须、柳眼、鱼鬣、燕翅之类”,王尹生按其要求发箭。
尽管“运轮如飞”,要射的目标又“极微藐”,但他居然“无不中之。其精妙入神如此”,可见是个神箭手无疑。
周密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如此高技能的艺人了,“未见能传其技者”。
宋代还有一种关扑游戏,玩法与今天的转盘摇奖更加接近。
像是知名的连环画家王弘力老人曾经画了一册《古代风俗百图》,里面有一张图像描绘的就是这种关扑游戏。
当然,王弘力先生出生于民国时期,所以很多人怀疑他画的图画是否符合宋朝的实际。
但不少人还是觉得基本符合的,因为从传世的宋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了类似的转盘图像。
比如南宋画师苏汉臣画有一幅《秋庭戏婴图》,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图上画有一个圆墩,圆墩上放着宋朝儿童玩耍的各样玩具,其中一个玩具就是转盘模型,叫作“人马转轮”。
由于是玩具模型,所以尺寸较小,成人用于关扑的转盘应该比这大得多。
从《秋庭戏婴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马转轮”由一个支架、一张转盘和一根人马造型的指针构成,转盘被划成若干个扇形,上面画了不同的图案。
转盘可以拨动旋转,当它停下来时,上面的人马指针就会指向不同的图案,大概宋人就是以此来区分输赢的。
只是因为找不到文献记载,具体的游戏规则已不可考。
但可以肯定,既然画家将“人马转轮”作为一种儿童玩具画入“婴戏图”,想来这一关扑工具在宋朝的社会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当然,此时的宋朝最常见的关扑方式还是掷钱币,因为最简单方便,所用的工具就是六枚铜钱,叫作“头钱”,掷在陶盆里,以铜钱的正背面定输赢。
假如你是宋朝市民的话,只要身上有几枚铜钱,碰见门外有叫卖水果的小贩,便可以叫住他:卖水果的,停一停,扑一斤桔子。
或者他会主动找上你,问客观要不要玩两把,类似这小孩找李小鱼一样。
话本小说中有一个挺有趣的“扑买黄柑”的小故事,讲的就是宋朝时,道州人吴约寓居都城杭州,住在清河坊客店。
“客店相对有一小宅院,门首挂着青帘,帘内常有个妇人立着,看街上人做买卖”。
吴约“时时听得她娇声媚语,在里头说话。又有时露出双足在帘外来,一湾新笋,着实可观。只不曾见她面貌如何,心下惶惑不定,恨不得走过去,揎开帘子一看”。
一日,吴约正坐在门前,呆呆看着对门帘内,“忽有个经纪(商贩),挑着一篮永嘉黄柑子过门”。
吴约便叫住他,问道:“这柑子可要博的?”
经纪道:“小人正待要博两文钱使使,官人作成则个。”
吴约便掏出头钱,往下就扑。
可是他“一边扑,一心牵挂着帘内那人”,心不在焉的,所以总是扑输,“算一算输了一万钱”。也就是这个吴约,花了一万文钱,最后却连一个黄柑也扑不到,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如果大家喜欢听相声的话,也可以亲自去听听,因为这个话本小说也被改编成了相声,叫做《吴大人买桔记》,老郭有讲。
至于这种掷钱币的关扑规则是怎样的呢?
因为史料缺乏详细记载,我们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我们倒是可以从元杂剧《燕青博鱼》中看出个大概来。
《燕青博鱼》说的是“浪子”燕青被宋江赶下梁山,流落东京,为了生计,“问人借了些小本钱,贩买了些鲜鱼。时遇着三月三清明节,到同乐院博鱼”。
一心想“凭着我六文家铜镘,博的是这三尺金鳞”。
在同乐院,恰好遇到一个叫燕和的好汉,要跟他关扑。
燕青说道:“这鱼呵,重七斤八斤,你若是博呵,要五纯六纯,着小人呵,也觅一文半文。”
这个“纯”,就是宋代的关扑术语,指掷出来的铜钱图案要完全一致,“五纯”即五枚铜钱全部正面或背面朝上,“六纯”则六枚铜钱全部正面或背面朝上,难度不可谓不小。
……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