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混迹在新明朝阅读> 第072章 泄题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72章 泄题了

一关上房门,张彦立刻就从箱笼里翻出了几卷书籍。

早在路上之时,他就想明白了,李师爷那番引经据典的话语,其实另有深意。因为那三句圣人之言,全都出自四书原文里的内容。

由此深入去想,便可得出一个结论——李师爷八成是在给他泄题!

要不然的话,演场戏而已,人家完全没必要骂他自己“愚不可及”。更不会在最后关头说什么“一番肺腑之言,望你牢记于心”之类的话。

不过,这仍然只是张彦的猜测。

万一李师爷目的单纯,只是为了突出其个人‘大义灭亲’的光辉形象……那他这个作学生的,才真叫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呢。

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县试明明只考两道四书文题,李师爷为何要说出三句圣人之言呢?难道说,他确实没有泄题的想法,那三句话也根本不可能会是考题?

有道是宁杀错不放过,无论如何,那三句话张彦都得认真琢磨一番。

四书是一套书籍的统称,具体分为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李师爷的第一句话,出自《论语?宪问》一章,全句为‘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是子路向孔子提问,后者所答的一段话。

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完人。

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不贪心,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可以称作完人了。”又说:“如今的完人何必一定这样!见到利益能够想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长时间处于困顿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誓言,也可以称作完人了。

李师爷虽然没有引用全句,但为了保险起见,张彦必须针对单独的‘见利思义’,以及全句来分别思考两种答题模式。

如果单以‘见利思义’来出题,那么便算是小题。

这种题型,意思往往都不完整,喜欢将原文截断,只以半句出题来让考生作答。这么刁钻奇葩的题型,也亏得古人们想得出来……这样出题的人,张彦一般称之为‘断章狗’。

总的来说,八股文的题型可分为三类:大题、小题、截搭题。

大题,即采用完整的章节句子来作考题,算是最为正规的出题法,通常都在乡试、会试这类大型考试中出现。而在童生试这类小考当中,则多半采用小题和截搭题。

截搭题,正是风行于明清两朝,令人闻之色变的特殊题型。

何谓截搭?

意即截取两段以上的文字,杂糅起来作为一题,便可称之为截搭。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截搭题也应为小题所涵盖,大体可分为:截上题、截下题、截搭题。

毫无疑问,中规中矩的题型更容易作答。

但那种截掉上、下半句,以及掐头去尾、留下中间半句,亦或是截掉中间、首尾相凑成一句的方式,也不见得就有多难。

至少,它不容易偏离句子本意。

简而言之,原句照搬很简单,截断亦不难,截搭也不一定会很恐怖,最丧心病狂的是——升级版截搭。

这种截法,指的是考官在四书里随意找到三两句,各自截取一半,将其凑到一起来作为题目,典型的天上一脚,地下一脚……打个比方,有位大宗师取《四子书》各首句,并为一题,曰: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学而时习之,孟子见梁惠王。

这种堪称地狱级的出题模式,寻常考生一旦碰上,必然大感头疼。

然而即便如此,也难不倒所有人,有一老童生迅速破了此题,其破题用句为:“道本乎天,修而廷献也。”如此破题,显示出了高度的概括力,敏锐的总结力,就连那出题的大宗师都不得不为之叹服。

这种出题现象,发展到了后来的鞑清时期,更是被玩出了不少新鲜的花样。

彼时,科场上出现了各种古怪的截搭体,如长搭,短搭,有情搭,无情搭,萌萌哒……咦,好像混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闲话不提,却说李师爷的第二句话,同样出自《论语》。

全句是‘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与上一句意思倒是相近,所以根据当时的语境,李师爷才会引出后句“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说这才叫做君子之风。

但句意相近,并不代表意思一样,相应的论点也格外不同。

二者天差地别,前者论成人,后者论君子。与人口语对话,倒是可以随意引用,科场答题时,可就不能相互混淆了。

而且,这一句也比较折磨人。

根据李师爷的原话,是掐掉了中间那段,采用头尾结合的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张彦仍需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思考写文方式。

可以是前一句单独作答,也可以是后一句独立理解,还可以针对全句来进行思考,更可以依据李师爷原话去看待题目……特么的,想不到提前得知了考题,科举还是那么的难!

张彦暗暗吐槽,又翻到了《论语?公冶长》一篇,‘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三句话全是出自《论语》,卢知县果然人如其人,古板方正,出题也甚为规矩。就是不知临考之时,会不会不走寻常路,出现截搭题型……

紧接着,他又翻看起了朱子集注。

朱子集注,全名为《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同样是一系列成套的书籍。说白了就是朱熹以其个人理解,对应四书内容所作出的注释。

相比起来,集注其实比原文还重要得多。因为考生从开蒙时起,就已经在学论语了,内容大多都能背得下来。

众所周知,古文原文十分简略,谓之‘春秋笔法’,讲究的是‘微言大义’。所以说,背诵四书并不算难,字数本就不多,集注则格外不同。

不知觉间,张彦就沉浸入了《论语集注》当中,不可自拔。

时间悄然流逝,直到晚饭之时,才从书本中回过神来。

正欲出门吃饭,却是听到了一阵敲门声,张彦起身过去开门。谁知房门一打开,就见到了一张格外阴沉的脸。

来人正是戴庙祝。

看来,他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了……面对如此情形,张彦倒也不惧,只是笑道:“怎么,戴庙祝找我有事?”

“有事,当然有事了!”戴庙祝黑着张脸,咬牙切齿地盯着他,沉声问道:“你说你是六房里的书办?”

“是啊。”张彦点头。

“是个屁!”戴庙祝近乎咆哮道:“那我怎么得到消息,说你今日已被逐出县衙!小兔崽子,敢拿你爷爷我来消遣……”

张彦一脸无辜,丝毫没有做错事的觉悟。

他很干脆的把手一摊,眼神颇为诚恳,语气轻松随意的说道:“那不没错么?我曾经是礼房书办,只不过现在被开革了而已。”

“.…..”

戴庙祝被他这话给噎住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气极反笑道:“既是如此,我这客房你也别住了,滚罢!”

张彦顿时乐了,笑眯眯地看着他道:“戴庙祝,你确定要赶我走?只怕是送神容易,请神难呀!”

这句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可到了张彦这里,却是反着来说,戴庙祝一时还有些不明所以。但这并不妨碍他赶走张彦的决心,当即便道:“休要啰嗦,赶紧滚!否则,莫怪我对你动粗!”

“哟!这是谁呀,瞧着好大的派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