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一震,这是,这是要学袁绍的检密府?
孙权很满意丁奉的反应,“承渊,汝可有心为吾谋成此事?”
丁奉不敢大意忙拱手应诺:“臣愿为主公效死力!”
孙权遂使丁奉于军中挑选精锐死士一千人,将狱中有本领的盗贼数十人放出来,教授一千死士如何潜入、如何隐藏,专攻阴私之事。
待一千死士学的差不多,孙权又下诏令,言说这些盗匪若能逃过一千死士的追捕,便放他们一条生路。
数十对一千,一千人又是搜捕,这数十人如何逃的了?
结果可想而知,这数十盗匪尽皆被死士围杀,丁奉又教这些人近身格杀之术,月余军成,孙权名之为“江东卫”。
孙权将这些人编作十队,先使一队撒入荆南,探听刘备消息。
却说曹昂以徐庶为主簿,代辛评处理政务,如今已过数日,徐庶已然明了荆州局势,遂往来拜见曹昂。
曹昂道:“如今元直已然熟悉荆州政务,当知如今吾何等渴求贤才,荆州上下何等缺乏贤才,事不宜迟,元直可速速为吾游说众人。”
徐庶应下此事,携礼物往各处去寻人。
与徐庶交好者,诸葛亮、孟建、崔州平三人,徐庶自思,孔明善大略,而且傲气,不易请。
而且如今主公已然规划毕,手下最缺的却是精熟要务的人才,因此徐庶决定先来寻孟建。
时孟建于荆襄游学,曹昂颁布招贤令之后,孟建心动,却不知曹昂是否明主,心中不敢断定,因此想要往徐州去一趟看看究竟如何。
但是琐事颇多,曹昂又公布了曲辕犁,徐州距荆州不近,孟建独身一人,唯恐路上遇见贼人送了性命,死不可怕,关键是一身才学埋没于黄土中岂不悲哉?
因此孟建打消了往徐州去的念头,打算再观望一番,若是曹昂接下来的政策不符合他心中的预期,他打算往荆南去投刘备。
孟建探听到刘备如今麾下谋士不多,雪中送碳的恩情多少也能得到重用。
然后,还没等到曹昂颁布的新政令,徐庶来了。
“公威,别来无恙?”
时孟建于家中读书,故听院中有人喊他,忙出来看,见是徐庶,大喜,忙迎上去,“元直,汝怎地来此?当日荆州一别,想煞吾也!”
徐庶大笑:“吾亦想汝,如今好事一桩,特来寻君。”
孟建忙拉着徐庶坐下,放下书本,从屋中拿出酒、肉干,“来来来,吾二人许久未见,当畅谈一番,酒食为辅以助元直之兴。”
二人同饮,徐庶道:“吾便知公威还未出仕,因此特来寻汝。”
孟建大笑:“元直勿言,吾已知汝投效何人,待吾二人痛饮毕,吾即随汝去拜见主公。”
徐庶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数月不见,莫非公威已然神机妙算有神鬼莫测之能?”
孟建大笑:“当年求学时,也只汝徐元直仗着一身剑术敢与吾这般调笑,也罢,既汝不信,吾试言之,若错,吾自罚三碗,若对,元直饮三碗!”
“好,吾便陪公威畅饮。”
孟建饮了一碗,“元直离荆州,可是归家去?”
“然也。”
孟建笑道:“时曹昂于徐州大刀阔斧,元直焉能不心痒前去察探?”
徐庶大笑,“那公威怎能断定吾为主公效力?”
孟建大笑:“为臣者不称主公名讳,汝徐元直还是这般守礼!”
徐庶笑骂:“心中无底面上笃定,汝孟公威依旧这般诡诈!”
二人大笑,共饮三碗。
徐庶正色道:“吾家主公,贤明仁德之主也!”
“元直速速道来,曹州牧放招贤纳士令时吾已然心痒难耐,然吾未知其品性,不敢妄动,元直既为之效力,想必知之甚详,速速道来。”
徐庶大笑:“主公此人,为臣者不可擅评,吾只挑几件紧要事与汝说。”
“当初吾至徐州,主公正于高台之上说话,那时徐州已然有了公学,汝知道主公想要做什么?”
孟建很配合的问:“做甚?”
“他要在徐州每个县建一所州学,学子不用花一文钱,书本、笔墨尽皆由州府提供,汝未见那一车车书卷运往徐州各地的情景,吾如今心中尚存震撼。”
“曲辕犁一事汝知也,书院之事想必汝有耳闻,徐州纸、徐州菜汝亦知晓,主公将徐州说得来的税赋尽数投入到徐州建设中去,方才有如今的徐州啊!”
孟建赞道:“徐州民生之景,他日吾定要去看一番。”
徐庶笑道:“公威何必待他日?”
孟建道:“元直何意?”
徐庶大笑:“徐州是主公治下民众,荆州亦是,如今荆州凋敝,主公已然定好方略,只待寻一批贤才助其成事,公威何不与吾同绘这荆州图卷?”
孟建大喜:“到时还望元直为吾引荐。”
“公威之才,主公必有大用”
二人开怀畅饮,尽兴方毕,言说来日再寻几人,同归襄阳。
翌日,待孟建收拾完毕,二人同纵马去寻崔钧。
崔钧,字州平。
崔州平此人性情淡泊,经常外出闲游,徐庶、孟建二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寻到。
崔州平见昔日二友,亦是大喜,徐庶、孟建二人言说请其为曹昂效力,崔州平却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
徐庶问为何,崔州平道:“曹昂,贤明仁德之主,吾知也,然吾无意于功名利禄,只爱闲游,二君勿劝。”
二人只得告退,于半路商量,孟建道:“元直归襄阳举荐吾,吾归襄阳举荐谁?拜见主公,却无贤才引荐,不好,不好。”
徐庶沉吟道:“州平是个平实淡然的性子,吾二人如何说都无用,即便绑了他也徒惹不快,不若吾二人去寻孔明?”
孟建摇头:“孔明傲气,吾二人去之无益,不若去寻庞士元。”
徐庶道:“主公与庞德公交好,庞德公至今未荐庞士元,想必别有谋划,吾二人还是先归襄阳。”
孟建只好应了,随徐庶往襄阳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