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阅读> 第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 知己知彼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鲁登道夫在训练和动员处,正对亨利的胃口。看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其中一项就是训练与动员。训练代表士兵和军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动员代表一个国家能够第一时间能够使用的兵力,以及其后能够使用的最大兵力,如果再加上装备的生产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就可以评估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了。

亨利德国之行的目的除了了解德国军队、学习德国的军事思想、战役规划和战术、组织结构,还有一个秘密使命:补充德国在战争中的短板——后勤补充能力不足,主要是资源的不足。通过鲁登道夫,完全可以联系上德国如今的总参谋部当家人小毛奇——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

后世说起来,总是说小毛奇修改了施里芬计划才是导致德国迟迟不能击败法国的罪魁祸首,因为施里芬之前一直在强调不要削弱右翼,而施里芬的继任者小毛奇却实实在在的削弱了右翼,而是加强了左翼。

这样一来,原本按照施里芬计划能够迅速突破的比利时平原没能按时间表突破,让英法两国得以在法比边境布置好了大量的军队进行防御,而左翼的力量有不是太强,突破法军的边境防线后,进攻至巴黎附近后就失去了进攻的矛头,被法军击退,从此德国与英法之间的战争就成了堑壕战!直至德国因为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而战败。

于是,后世无数吃瓜群众就不断指责这是小毛奇的错,如果不修改施里芬计划,就不会战败云云。

但是,战争是那么简单的事吗?

二战初期,德国闪击法国,也没有能够从右翼顺利突破,反而是从左翼——阿登山区突破。直接抄了英法联军的后路,迫使英国发动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如果没有戈林的自大贪功,这数以十万计的英、法、波、比等国军人能否顺利撤回英伦三岛还是个问题呢!

事实证明,到底是左翼还是右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出其不意,击打在英法联军的薄弱处。

和总参谋部的人聊天肯定离不开各种战略、战术,很快,鲁登道夫就邀请亨利参加一次兵棋推演。说起来,兵棋推演这玩意儿还是当时还是普鲁士时代的宫廷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最先在欧洲使用的(不给老祖宗丢脸,华夏4500年前就用了),不过经过多年的改善,这种纸上推断已经形成了很完善的规则。鲁登道夫在德国总参谋不也经常参与这种活动,自然也是非常熟悉。

兵棋推演,实际就是以一张地图作为依据,大家都按照固定的规则,设计不同的战场状况,依据骰子的点数作为发生概率进行判断,双方的战果和损失一目了然。尽管不可能完全符合战场的实际情况,但在概率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兵棋推演还是能够帮助参谋制定出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以降低真实战争造成的损失。

这一次,亨利参与的是同盟国与协约国军队的战争情景,由于巨型战争推演用时比较长,往往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所以,鲁登道夫没有搞大规模的,只安排了德国东线,也就是未来德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可能,作为此次推演的主题。鲁登道夫自然负责德军,亨利负责担任俄军指挥。

推演前两天,鲁登道夫给亨利送去了关于俄国的资料,都是多年来德国精心准备搜集的,包括俄国将领的脾气秉性、作战风格等等,还有俄国的气候环境、道路条件,以及不能缺少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情况同时,也给亨利提供了德国军队的情况,让亨利能做到熟悉作战双方的情况,情报先行嘛,可谓是知己知彼。

推演是在总参谋部进行,里边也暗含着考较一下美国人的参谋能力的因素。

一战前,德国总参谋部估计俄国的战争动员能力是六到八周,而西线作战的德军就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击败英法联军,然后转身击败俄军。根据这样的估计,施里芬计划里在俄德边境只留下了10个师,希望能够在奥匈帝国军队的配合下,拖住俄军,利用欧俄糟糕的道路限制俄国军队的后勤补给,一直坚持到西线德军对英法作战的胜利,为此不惜牺牲掉整个东普鲁士!

以上是施里芬计划中对俄作战的要点。然而,现在是小毛奇任总参谋长。

小毛奇不像他的几位前任:脾斯麦、毛奇、瓦德西和施里芬,作为老毛奇的侄子,他被寄予厚望。可是小毛奇并不是那种雄才大略、坚决果敢、勇于冒险的人。他的性格优柔软弱,在被赋予总参谋长的重任之后,面对军队内部各派系以及帝国内部各王国的压力,总想你好我好大家好,始终在左右平衡:东普鲁士是第二帝国的发祥地,于是加强了东线;西线是施里芬计划的重点,但一样也分左中右,负责左翼的是巴伐利亚王国,本身就有独立于第二帝国军队体系的军队,在战争中同样不甘心作陪角,于是给小毛奇施加压力,然后小毛奇把左翼的兵力增加了......

俄德之间的作战推演是以德国防御为开始的,双方各用8步作为交战前的动员、准备、布局。不管鲁登道夫怎么设计,亨利依照规则将俄军同样按照一战的真是历史规划成两个集团,总共18个步兵师和8个半骑兵师以及1200门火炮,用于进攻鲁登道夫的15个师的兵力(第八集团军实际兵力14.5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和1000多门火炮)。

兵棋推演是每次双方各走一步,用色子摇出的点数决定这一步进行结果,比如是否这一步无效,还是完成部分,等等。亨利知道真实历史上俄军是将军队安排在马祖里湖两侧同时进军,结果被德军抓住机会各个击破的。所以,亨利并不打算重蹈旧辙,18个步兵师和8个半骑兵师的兵力被亨利重新安排了一下,10个步兵师加一个侦查用的骑兵师携带700多门大炮作为一个集团,剩余的8个步兵师和7个半骑兵师以及剩余的500门大炮作为稍微拖后一些的集团,与前一个集团互为犄角,要求第一集团(步兵为主)能够突破德军的马祖里湖防线,第二集团(大量骑兵)利用机动性强的特点随时威胁德军侧翼,使其被牵制大量兵力用于防御俄军在任何地点的突破。同时,诱使德军进攻靠后的第二集团,再由第一集团转身从背后进攻与第二集团作战的德军部队。再有,利用前两个集团的进攻,为后方组建第三波后备部队做好准备。

亨利知道,号称欧洲压路机的俄国,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强,此时的俄国因为日俄战争的失败,虽然只是丧师失地,但一样激起了国内反对力量的民族情绪,反对俄国沙皇和现政府的革命一直持续到1907年,俄国已经被掏空了!

此时的俄国,空有众多的人口,可是军队军心散漫。士气低落,装备落后而且不足,到了1914年开战时,俄国并没有做好准备,更是因为西线战事危机,导致沙皇被迫提前发动对德国的进攻,结果造成进攻东普鲁士的俄军后备力量基本没有,不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再加上急于打破僵局、轻兵冒进,被德国抓住机会,一战歼灭了两个重兵集团。

但现在不同,这是1907年,俄国即使发生了革命,但还没有显露出其外强中干的本相,亨利仍旧可以从容的组织充足的后备队,用于前线两个集团攻势的后勤保障以及及时的兵力补充。

不同于历史上俄军的冒进,亨利始终稳扎稳打,保留了一个巨大的骑兵集团作为时刻威胁德军的杀手锏,让鲁登道夫头疼不已。

骑兵这种兵种,在连发速射武器的大量装备后,已经逐渐成为落后兵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可是有一点,一战的时代还没有装甲力量,想快速机动,就只有骑兵一个兵种。所以在西线的堑壕战那密集的战壕前,没有骑兵驰骋的余地,但在东线广阔的东欧平原上,骑兵却是大有用武之地。

德军在东线的兵力太少,战线太长,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骑兵重兵集团的突破点,一旦防线被突破,德军的后方必然是损失惨重:后勤补给线将被截断!而失去了后勤补给,前方10个步兵师都将成为俄军的盘中餐。这样,在西线兵力无法很快增员东线的情况下,柏林就直接在俄军的威胁之下,德国就可能战败!

果不其然,在亨利的稳扎稳打下,鲁登道夫的防线一步步后撤,即使给亨利亮出了突破口,也被亨利识破。不管鲁登道夫怎么引诱,亨利就是不分兵,并且还一步步把后备队调上来补充。

在推演进行到亨利进攻的一个月后,亨利指挥的俄军兵力已经达到近30个师,突破了马祖里湖防线,以一个巨大的三角形阵型压向了华沙和波兹南。而华沙和柏林之间,除了河流能成为德军的有利的防御地形,已经一马平川,无法阻止俄军的进攻了。何况,一战时俄国还通过东乌克兰进攻奥匈帝国,如果东普鲁士失守,俄国东乌克兰方向的兵力加入这个方向,就可能给德国造成无法想象的的灾难。毕竟10个师的东普鲁士军队兵力太过薄弱,而西线战事并不能像施里芬计划那样理想,就连施里芬自己都承认这是一场赌博。

到了二战时期,小胡子就吸取了这一教训,在对英法动手之前,抢先跟大胡子签订的友好条约,避免了同时两线开战,使得德国兵力不敷使用。并且处于对北极熊的戒心,西线作战刚刚结束,就把大量兵力调动回东线,其中惊恐防范之心,溢于言表。

据说,当时的大胡子已经计划了一个“大雷雨”计划,就是抢先发起对德国的进攻。虽然没有解密的历史文件证明这一点,但在1941年6月之前,大胡子确实以进行军事演习的名义让大量的苏军部队进入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还有刚刚占据的波兰东部地区,以其兵力配置足以看得出来这是一种进攻性的战略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