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X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最后的藩王阅读> 第六十二章 南下前夕(求收藏、求推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南下前夕(求收藏、求推荐)

朝廷要设立一个新的衙门没有那么快,不仅仅是在湖广成立一个都转运盐使司那么简单,除了都转运使之外,下面的官员还包括同知、副使、判官、经历、知事。而同样的盐课提举司衙门除了要设立提举一名,还有同提举一名,副提举若干,吏目一名、库大使一名、副使一名。

这些官员任命中除了都转运使为从三品、同知从四品以下皆为五品以下官员。除了都转运使由皇上亲自任命以外,其余官员都由内阁会同吏部一起廷推,这里面少不了会有一些交易,不过朱桓并不在意,如果里面没有交易,他反而会觉得奇怪了。除了这些有品级的官员由吏部来任命以外,崇祯特地下旨从进士、举人、监生中挑选三十名来处理转运司衙门的公文往来,账目书算等事务。

迫于朝廷对于军饷的压力以及崇祯亲自过问下,转运司衙门在半个月之内全部人选选定,任命书及衙门署印皆已制作完成,颁给新任命的巡盐御史宋一鹤的诏书已经派使者去湖广颁布了,诏书中明示宋一鹤先行前往荆州为都转运盐使司衙门选址。垂垂老矣的大明朝终于在这一次设置新机构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纪王府中,朱桓正在书房中召见徐琅,“徐琅,这是陈先生的朋友杨敬宽寄给本王的书信,书信中是他调查来的湖广布政使各地私盐走私的情况,目前来看以四川走私过来的数量最大,尽管湖广布政使司衙门在长江两岸设置了数不清的关卡来查验私盐,目前来看这些关卡已是形同虚设,另外杨敬宽还提到洞庭湖有一个名为大湖帮的匪帮,势力不小,足有上千人,盘踞在洞庭湖已有数十年,已走私食盐为主,与官府及周边大盐枭关系错综复杂。本王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朱桓对于徐琅还是非常信任的,徐琅虽不如他大哥徐忠、二哥徐铎勇武,但胜在做事灵活,所以这件事交给他来办最合适。

“王爷尽管吩咐,属下定当尽心尽力,为王爷分忧!”

“本王要你先行秘密前往湖广,摸透这些私盐来自哪里,同时查清楚他们是如何运过来的,以及这些盐枭的背景。多带些人去,本王希望你能尽快查清,人不要从府里找,去找徐昌借一些人来,对外不要泄露了身份。”朱桓叮嘱道。

“是,王爷!属下绝不会让人发现是纪王殿下在调查。”徐琅躬身说道。

“好,另外你跟徐昌说一下,让他尽快在南京到荆州的航道上建起一条运输线来,船队的规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翻上一番。”

考虑到朝廷不可能出钱为新成立的湖广都转运盐使司调拨船只,而朱桓的本意就是必须将食盐转运控制在转运司下,前期没有船只可以借用自己的船队,以后转运司有了资金再自行购买船只,组建船队。

朱桓最近得到消息,崇祯有意让他下个月就南下荆州就藩,本来是早在几个月前就要动身的,不过满清入侵,一直打到顺天府,朝廷担心朱桓那时动身会碰上鞑子,所以推迟了日期。

如果下个月动身,不知道年前会不会赶到荆州,朱桓已经在大明足足有五年的时间了,不同刚来的时候,他的王府上已经有大量的仆役、护卫,以及需要带走的财物,这些光要装车就要上百辆车,路上肯定行不快。而且今年干旱,从京师到山东的这一部分运河早已被泥沙淤积,无法行船。只能通过官道到山东境内然后再视运河的情况是否乘船。

由于河南及湖广境内到处有反贼流窜,朱桓这一行人携带这么多财物肯定很容易被反贼盯上,因此朱桓打算走大运河到南京,然后逆长江而上,直达荆州府。

这些天王府上下已在王妃沈清妍的指挥下开始打点行李,这些年朱桓在京师也积累了不少的产业,朱桓考虑之下除了留下绸缎庄及春风楼,其余产业皆转手卖出去或者交给沈清妍的娘家打理。

另外王妃沈清妍转述她二哥沈清阳一家有意跟随他们一起搬到荆州,朱桓考虑之下同意了,他现在身边值得信任的人并不多,按照他心中设想的计划,到了荆州之后会兴办诸多产业,这些产业没有放心的人打理不行,朱桓本身不适合亲自出面,只能安排身边体己的人来打理。

崇祯九年十月中旬,经过多次廷议上的争论,以及内阁的讨论,崇祯最终同意任命朱桓为两淮、湖广、四川三省盐课大使。

尽管这个任命受到了诸多大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在于盐课大使是什么品级,管辖权限有哪些?以及朱桓身为亲王做盐课大使与这三省的官员如何相处。

盐课大使本身在明朝的官员序列中只是不入流的品级,连从九品都算不上,本是最低级的官吏,却由亲王来担任,这让三省的官员如何相处。最终崇祯只能下令授予朱桓的盐课大使不设品级,三省官员拜见朱桓仍遵从亲王礼仪。

盐课大使的职权也限制在可以参预三省在食盐供给上的协调,其余权限皆交由巡盐御史处置,同时巡盐御史宋一鹤兼任湖广都转运盐使,位在湖广布政使之下。

关于朱桓任命问题引起的波折刚刚平息,崇祯又在另一个任命问题上引起轩然大波。

原来在兵部尚书张凤翼死后,兵部尚书的位置一直空缺,由兵部侍郎暂代尚书职责,但兵部尚书毕竟是重臣,侍郎明显分量不足,在讨论剿匪方略及增兵问题上话语权不足,而这件事又恰恰在兵部管辖范围内,因此崇祯有意任命一位新的兵部尚书。

而杨嗣昌在上奏的《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中所表现出的战略眼光深受崇祯的赏识,因此在召集内阁商议时透露出了有意让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的意思,内阁众人中首先就有人不同意,争论了几次也没有结果。消息最终由某个人泄露出去,顿时引起朝堂一片反对之声。

反对的人中以东林诸人最为激烈,以杨嗣昌之父刚刚去世没多久,臣子应当弃官居家守孝三年,这是礼制陛下不应该违背祖制起用。

不过,这一次众臣还是低估了崇祯的意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